還以為國家施行稀土監控措施之后,這幫內鬼起碼會收斂一點,但萬萬沒想到還變本加厲了!
這是怎么回事?
今年以來,隨著中國對稀土等關鍵礦產實施嚴格的出口管制,本以為能夠有效遏制稀土的非法外流,但現實卻給我們狠狠地上了一課!
據路透社披露的數據顯示,從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美國竟然通過泰國和墨西哥這兩個第三國,進口了3834噸中國生產的氧化銻,這個數量幾乎超過了此前三年的總和!而這背后,正是中國內部一些企業和個人的暗中配合。
所以說,要想了解內鬼問題有多嚴重,看看稀土行業就知道了。
就在2024年,國家安全機關公布了一起震驚全國的案件:某稀土企業副總經理成某,利用職務便利,向境外勢力提供了涉及7項機密級國家秘密的稀土收儲信息,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6個月。而那個境外公司的中方雇員葉某某,也因為充當中間人角色,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
這只是冰山一角,類似的案例在近年來屢見不鮮,部分貨代公司透露,有的不良企業以“工業廢料”等名義將稀土出口至臺灣,然后再通過臺灣轉運美國完成閉環,甚至有些無良企業直接將稀土偽裝成二手設備,大搖大擺地就想要混過海關!
內鬼問題之所以層出不窮,背后的原因相當復雜。
首先是利益驅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經濟體里,各種機會和誘惑太多了。快遞員發現原來手里的面單信息能賣錢,一條能賣5到8元,一天賣幾十條就是幾百塊,比正常工資還高。稀土企業的高管更是如此,成某從境外獲得的報酬高達51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超過300萬,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天文數字。
其次是監管漏洞。以江蘇省為例,僅在2023年3月至9月的"凈網2023"專項行動中,就查處了140名行業內鬼,涉及快遞物流、金融證券、教育培訓、房產交易、醫療保險等眾多行業。這說明什么?說明我們的內部管理制度確實存在不少漏洞。很多企業和單位過分關注業務是否正常運行、用戶使用是否方便,但對安全性的重視程度卻遠遠不夠。所以員工能夠輕松獲取敏感數據,缺乏相應的訪問控制和流程管控。
記得新華社就曾報道過一個案例,
某涉密機構的信息管控相當嚴格,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連一只蒼蠅都飛不進去”的那種,結果您猜怎么著?嘿嘿,被保潔阿姨“偷家”了!保潔阿姨憑借著人畜無害的形象,利用職務之便將U盤隱藏在掃把當中,趁著沒人的時候大搖大擺地就把保密信息給拷貝走了,有時候甚至是直接拍照、偷竊關鍵資料!
再者是法律意識淡薄。不少內鬼在被抓獲后都表現出對法律后果的無知。他們往往抱著僥幸心理,認為"這點小事不會有什么大問題",結果被抓之后,一個個后悔得跟吃了屎一樣難受。
在這個節骨眼上,內鬼問題跟投敵叛國分子的罪行已經沒什么兩樣了!
因為稀土內鬼問題不僅威脅國家安全,還直接損害了國家戰略利益。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掌握著全球約85%的冶煉產能和90%以上的供應量。這些稀土資源不僅是中國的寶貴財富,更是國際博弈中的重要籌碼,前段時間的關稅之戰,要不是我們有稀土這張王牌,美國哪里會這么輕易地就向我們低頭了?
(圖:BBC已經開始發力了)
不過還好,現在我們國家的管控措施也在與時俱進
2025年5月,中國多部門連續召開高規格會議,部署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專項行動,明確要嚴懲“內鬼”,堵住稀土等資源流失缺口。
在技術層面,中國還推出了稀土"電子身份證"系統。每批稀土產品都要植入唯一的電子標簽,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從礦山開采到出口流向的全鏈條不可篡改記錄。這套系統不僅能夠有效防止走私,還能精確追蹤每一批稀土的最終用途,確保不被用于軍事目的。一旦發現異常交易,系統會立即觸發預警,相關部門可以迅速介入調查。
只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知道過幾周,這幫內鬼會不會又“進化”出一套更狡猾的走私方式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