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安徽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宣語天工實踐團”走進涇縣,以實地調研開啟“三下鄉”實踐,解碼千年非遺與現代社會的融合密碼。
參觀中國宣紙文化園(攝影 張春蓉)
在中國宣紙博物館,唐代經卷與宋代抄紙場景交織,勾勒出宣紙千年脈絡。隊員們了解到,宣紙以青檀樹皮、沙田稻草為原料,經獨特配比與繁復工序,成就“韌而能潤”的特性,其“千年不壞”的耐久性更成為故宮古畫修復指定用紙。
實踐團成員體驗宣紙制作(攝影 張春蓉)
車間內,實踐團親歷“沉浸式匠心課”。撈紙匠人竹簾輕舀即成0.1毫米紙坯,同學們反復嘗試抄紙,在失敗中體悟“薄如蟬翼”背后的十年功力。三丈三特種紙車間里,古法與現代設備的碰撞,更讓學科與文化產生共鳴。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是學校深化實踐育人、推動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舉措。“宣語天工實踐團”將依托專業撰寫研究報告,通過短視頻傳播工藝知識,持續延續非遺傳承熱度。下一步,學院將持續引導學生扎根基層,為非遺傳承與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時代光彩。
撰稿:張春蓉、賈送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