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10日訊(編輯 周子意)隨著數據中心需求的激增,美國各地的公共事業公司已陸續申請提高電價。
能源可負擔性倡導組織PowerLines的一份新報告顯示,公用事業公司已尋求監管機構批準在2025年上半年上調電價,合計涉及290億美元費用,較去年同期增長142%。
這些增長凸顯了一個問題:飆升的電力成本是由所有消費者分擔,還是直接向推動大型工業用戶收費?
由于人工智能及其相關行業屬于能源密集型,國際能源署(IEA)今年稍早時候發布的一篇報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數據中心用電量預計將增加一倍以上。
PowerLines執行董事Charles Hua稱,“對于如何在平衡可負擔性和公用事業賬單的同時,滿足不斷增長的(數據中心)需求,許多州都沒有一個特定的版本。”
提高電價
目前,為美國客戶提供電力服務的一個龐大的供電網絡,由不同公用事業公司組成,其中許多規模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都在提高電價。
具體來看,為紐約和馬薩諸塞州客戶供電的電力公司National Grid在4月份獲得批準,將費率提高7.08億美元,即每個客戶每月最高50美元;為加州北部和中部550萬商業和住宅客戶提供服務的PG&E,在4月份要求上調31億美元的電費;為德克薩斯州1300萬客戶提供服務的Oncor公司則在6月份提議上調8.34億美元;此外,北印第安納州公共服務公司被允許為每位客戶每月增加23美元的費率,總計2.57億美元。
一些公用事業公司表示,漲價部分是為了修復基礎設施受損,鑒于氣候變化,電力基礎設施受損的情況變得更加普遍。
與此同時,這些公司還稱,為了支撐美國日益老化的電網,滿足需求的快速增長,還需要大規模的資本投資。
但消費者權益倡導者反對漲價,并質疑美國家庭是否應該為數據中心激增的需求而承擔成本。
怎么解決?
為了中和現有的矛盾,越來越多的公用事業公司和監管機構正在求助于所謂的“大負荷電價”(large-load tariff),即向電力系統的大用戶收取超額用電費用。
比如,公用事業公司AEP Ohio去年10月向俄亥俄州公用事業委員會提交了一份申請,要求對數據中心每月預計能源使用量的85%預收費用,即使它們的實際用電量減少了也不退,并且,如果這些項目以失敗告終,那么他們還需要支付一筆退出費。
另一個選擇是清潔能源過渡協議,這涉及到數據中心承諾通過公用事業公司購買清潔能源,并為公用事業為新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資金。
例如今年5月,內華達州公用事業委員會批準了谷歌從Fervo Energy的地熱發電廠購買電力的協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