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近日,南方電網廣西南寧供電局在廣西南寧賓陽(全國首批革命能源示范縣)能源示范區圓滿完成智能微網組網試驗,脫離當地電網主網架供電,成功以發電車、移動儲能車、低壓分布式光伏組成小型智能微電網給村屯供電。
近年來,作為全國首批革命能源示范縣,賓陽縣新能源開發呈現出能源種類豐富、投資主體多樣的可喜局面。截至2024年底,已并網新能源發電總量為121.87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22.18萬千瓦,另有生物質發電、分散式風電等新型項目在籌劃建設。結合當地綠電資源豐富的先天優勢,為促進該縣達成供能體系“全綠色”的目標,南寧供電局本次智能微網組網試驗選點在廣西南寧市賓陽縣武陵鎮塘柳村開展,塘柳村共有低壓用戶268戶,塘柳村日均負荷約370千瓦,去年全年最高負荷780千瓦。同時,該村建設有分布式光伏,共有81戶裝設了低壓光伏設施,光伏總容量為1180千伏安。村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春節等節假日迎峰度冬用電量波動起伏明顯,兼具分布式光伏發電間歇性和波動性的特點,對研究鄉村電網在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間的穩定性有代表性。
本次試驗模擬在主電網故障停電狀態下,采用一臺容量1000千伏安的發電車、一臺容量430千瓦時儲能車,配合塘柳村當地的低壓分布式光伏構成獨立運行的智能微電網,通過調度中心智能協同控制技術,結合午間光伏發電量大、夜間用電高峰等波動特點靈活調配三者之間的供電比例組成小型智能微電網給村屯供電。
此次智能微電網應用過程中,分布式光伏最大出力約820千瓦,若午間日照充足光伏發電量過大,微網無法消納時,儲能車自動轉成充電模式,吸收多余電量,在夜間負荷高峰期,光伏出力不足時,儲能車又自動調整放電模式,三者組合,實現最大限度清潔能源利用,既能減少發電車轉供期間燃油消耗,實現綠色低碳轉供電,又延長了發電車供電時間,為居民提供穩定電力供應。
本次智能微網試驗是南方電網首次運用微電網組網技術在能源革命示范縣開展應用型試驗,改變了出現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時主電網故障停電狀態下,僅用發電車單一進行供電的方式進行電力保障的模式。多種能源供給模式下不僅有效延長了發電車的單次供電時長,提升了供電可靠性,給予了更多“綠電”本地消納的思路,也為迎峰度冬等時段性用電高峰提供了解決思路,提升了城鄉居民用電均等化指標,讓偏遠地區的百姓也能享受到穩定、綠色、可靠的現代電力服務。通過智能協調和儲能調節,最大限度利用了村民屋頂的分布式光伏綠電,顯著減少了對傳統燃油發電車的依賴,降低了發電車運行期間的燃油消耗和碳排放,實現綠色低碳的電力轉供。(敬敏、趙慧材、黃愛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