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馬克龍訪問英國,他的演講剛剛結束,話音未落,烏克蘭東線戰場傳來一則消息,哈爾科夫市爆炸了。
這是自2022年沖突以來,哈爾科夫遭遇的最猛烈一次襲擊,無數架無人機掠過城市上空,市中心的幾座通信塔和變電站頃刻間被抹平。
哈爾科夫爆炸只是一根導火索,真正的火藥桶,是俄軍在三條戰線上同時增兵。
7月初,俄軍在蘇梅方向悄悄完成了一次大規模集結,據烏方情報部門的估算,超過5萬名俄軍已經抵達北線,并開始構建防御陣地與推進路線。
與此同時,頓涅茨克和哈爾科夫方向的俄軍也在同步增兵,這不是調動,這是合圍,一場合圍烏克蘭東部的計劃,正在成型。
但這還不是全部。
烏克蘭防御要崩塌?
朝鮮即將在7月和8月之間向俄軍戰線派遣3萬名精銳部隊,朝軍官方媒體在7月5日確認了事實。根據公開信息,這批部隊將被部署在哈爾科夫至頓涅茨克之間的300公里戰線上。
隨著朝軍的到來,俄軍的步兵密度將成倍增加,進攻節奏也被重新校準。更關鍵的是,朝鮮不僅派人,還帶來了火力——500萬發炮彈,還有整套的裝備系統。
俄軍為其配備了AK-12突擊步槍和全套通信設備,確保這支部隊能迅速接入俄軍作戰體系。
而在庫爾斯克,老撾的工兵部隊已經開始投入實際行動。他們總共不到50人,卻帶來了無人機掃雷系統。
這套系統與俄軍現有設備兼容度極高,能在復雜地形中精確標記地雷和彈藥殘骸。這意味著俄軍可以把后方的掃雷任務交給老撾,釋放出更多正規部隊投入前線。
從哈爾科夫的火光,到蘇梅的沉默集結,再到頓涅茨克的推進聲,三個方向的壓力正同時壓向基輔。
而就在這場攻勢升級的同時,烏克蘭的防御卻正在崩塌。
五角大樓7月8日公開了庫存檢查結果,美國的“愛國者”導彈庫存,僅剩戰爭計劃需求的四分之一,這意味著,從7月2日起,美國已經暫停了對烏的關鍵彈藥援助。
雖然特朗普又口頭上說會“提供更多武器”,但他沒有說明是什么,也沒有說什么時候,他甚至在與普京的一次秘密通話中沒有就?;疬_成任何進展。
而普京的要求清清楚楚,烏克蘭必須“去軍事化”,還要承認已經被俄軍占領的所有土地。
烏克蘭沒有選擇,只能繼續撐著,但撐得住嗎?
馬克龍不想相信美國了
有一個數字一直在烏方軍方的機密通報中反復出現,日均損失1648人。
這不是傷亡,是“損失”,包括陣亡、失蹤、重傷、投降。按目前的速度,到2026年8月,烏克蘭現有的90萬兵力中可能只剩下24萬。
最讓人感到不安的,是一份泄露出來的“遷都預案”。7月6日,基輔的一座火電站被溫壓彈擊中。爆炸發生后,烏政府內部開始討論將行政中樞遷往烏西部的利沃夫或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
一個政府要考慮遷都,說明它已經意識到首都可能守不住了。就在東部戰線風聲鶴唳的同時,遠在倫敦的馬克龍卻在談論歐洲的內戰。
7月8日,馬克龍在英國議會的演講中強調,法國與英國是歐洲唯二擁有核武的國家,占整個歐洲軍費的40%,必須承擔“歷史責任”。
因為他知道,美國正在退場,特朗普對俄的模糊政策,和對烏軍援的斷供,已經讓歐洲盟友寒心。
在英法聯合聲明中,雙方承諾將把國防開支提升至GDP的3.5%,遠高于北約的2%標準。他們還宣布將升級2010年簽署的軍事協議,建立一支聯合遠征部隊,開始核潛艇與AI武器的合作研發,并推動在北約框架內建立“歐洲支柱”。
這背后,是對美國的不信任,馬克龍一句話說得直白:“我們正面對一個不確定的盟友?!?/strong>而就在這個時候,俄羅斯的無人機已經在烏克蘭上空完成了一次史無前例的飽和攻擊。
俄烏戰線會延續為歐洲火線?
728架,這是俄軍在7月9日投入的無人機總數。它們砸向烏克蘭境內的能源設施、軍火庫、雷達站、交通樞紐。這種規模的攻擊,只有在軍工產能恢復的條件下才能進行。
這意味著,制裁沒能摧毀俄軍的后勤,反而讓它找到了一種新的節奏,俄烏沖突的方向已經不再模糊。
俄軍在哈爾科夫的進攻,是對烏軍在清算6月發生的一件事情,當時,俄海軍副司令古德科夫少將在襲擊中身亡。普京沒有在公開場合提這件事,但從哈爾科夫的爆炸開始,他已經用行動回應。
控制哈爾科夫,對俄軍來說意義重大,這個城市是烏東部的交通樞紐,一旦失守,將切斷烏軍向頓巴斯的補給線,同時威脅整個中部腹地。
而如果接下來俄軍能順利推進至扎波羅熱核電站,烏克蘭的能源命脈也將被直接卡住。
現在,歐洲想要補救,但時間可能已經不夠了。歐盟各國紛紛宣布增加軍費,德國承諾未來五年投入1000億歐元進行國防現代化,但法國國內卻響起了反對聲。
最新民調顯示,超過60%的法國民眾反對提高軍費,擔心壓縮民生預算,而戰場不會等他們完成預算談判。
如果烏軍真的在接下來半年內支撐不住,俄朝聯軍在波克羅夫斯克、克拉馬托爾斯克的推進就將成為轉折點,那時,戰爭不再是烏克蘭的事,而是整個歐洲的火線。
哈爾科夫的爆炸,只是開始。
信息來源:
烏情報:朝鮮準備增調3萬多士兵到俄作戰 中華網軍事 2025-07-08 16:40
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英國 歐洲時報官方 2025-07-09 05:0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