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碧麗跪在英國鄉村的泥地里種菜時,港媒還在嘲笑她是“人肉沙發”。
那些記者大概沒想到,這個被罵了六年的女人,會在幾年后登上BBC談論可持續農業。更沒想到她會從3億分手費起步,做到8億身價。
說起來也挺諷刺的。這個圈子里,多少人靠演戲都演不出這樣的劇本。
17歲離家,18歲在港片里笑得甜美。“玉蘭油女孩”的稱號聽起來還挺美好——那時候的她,大概真的相信童話故事。直到2014年,洗米華的名字和她綁在一起,一切都變了。
六年的“搶米大戰”。她公開挑釁正宮,被港媒追著拍,五年生了四個孩子卻拿不到一紙婚書。那段日子,她活在別人的口水里。
圈內人都知道,這種故事的結局通常只有一個:男人進監獄,女人拿錢走人,然后慢慢被遺忘。
但劉碧麗偏偏不按劇本走。
2020年,她花2.46億英鎊買下惠靈頓公爵的遺產莊園。374萬平方米,相當于14個鳥巢那么大。英國媒體都傻了——一個亞洲面孔的女人,買下了英國貴族的祖業。
“我不是土地的所有者,我是它的管理者。”她對記者這么說。
聽起來很文藝,但現實很骨感。沒有農業經驗的城市女人,要在英國鄉村種地?當地農業協會的人都在等著看笑話。
她確實栽過跟頭。蟲害讓她虧了上百萬,鹿群把菜園啃得光禿禿。深夜里,她戴著頭燈啃農業教科書,白天跪在地里記錄作物數據。
“被鹿啃禿的菜園教會了我耐心。”她后來在專欄里寫道。
四個孩子在莊園里野蠻生長。她拒絕那些昂貴的早教班,讓孩子們喂羊駝、擠牛奶、種番茄。有記者問起孩子的父親,她的回答很簡單:“他是孩子們的父親,但我們需要獨立前行。”
現在莊園年產蔬果超過200噸,供應倫敦的高端超市。年收入破千萬英鎊。
她還干了些更“出格”的事。把廢棄的19世紀谷倉改成藝術館,把破敗別墅變成殘疾兒童療養中心。雇傭20名單親媽媽參與農產品加工,還提供育兒托管。
“Mandy給我的不只是薪水,是尊嚴。”員工麗莎接受采訪時哭了。
英國農業協會那些看不起她的理事們,后來主動邀請她加入理事會。“她比本地人更珍視這片土地。”
挺好笑的。一個被港媒罵了六年的“小三”,在英國鄉村贏得了尊重。
當然,港媒還是不放過她。“靠男人起家”——這種話她聽了太多遍。
她的回應很平靜:“莊園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親手改造的。”
2025年,她的身價飆升至8億英鎊。《泰晤士報》把她列為“移民創業典范”。同期,洗米嫂因為丈夫入獄沉寂下去,資產縮水,低調避世。
有網友對比兩人現狀:“一個困在豪門舊夢里,一個親手建造了新王國。”
她的回應還是那樣:“人生是自我修行,無需參照他人。”
英國藝術評論家說她“把八卦人生活成了田園史詩”。聽起來很文藝,但也許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些泥濘路是怎么走過來的。
曾經她因為抑郁在莊園里開辟了冥想花園。“罵聲刺耳的時候,我就去挖土。”
現在回頭看,那些罵聲倒成了墊腳石。
有人說她活成了亦舒女郎的樣子。有人說她用行動洗刷了過去。但這些評價,對她來說可能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英國鄉村某個清晨,陽光灑向莊園時,她站在田埂上看著四個孩子奔跑。那一刻,她只是個普通的女人,一個母親,一個農場主。
至于過去那些故事,就讓它們在泥土里腐爛成肥料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