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10日訊(記者郭子碩 實習記者 蔣習)2025年第五期、第六期電子式儲蓄國債今日正式開售。
盡管儲蓄國債憑借其安全性高、收益穩定、變現靈活、投資門檻低等特點,歷來是穩健型投資者,尤其是中老年群體青睞的“香餑餑”,時常出現“一債難求”景象,但財聯社記者今日上午實地走訪廣深多家銀行網點發現,本期國債銷售熱度似有降溫跡象,不同銀行間額度消化速度差異明顯。
本期國債維持了與上期相同的票面利率水平:3年期票面年利率1.63%,5年期票面年利率1.70%,最大發行額均為225億元,加總為450億元。購買10萬元儲蓄國債,按照票面利率計算,持有到期累計收益分別為4890元和8500元,且每年付息一次。在持續降息的背景下,這一利率水平的吸引力有待市場考驗。
一線認購分化:有網點售罄,有網點額度充足
開售首日上午,各銀行網點呈現出冷熱不均的景象。廣州工商銀行某網點人士向財聯社記者透露,因預計有投資者會提早排隊,網點較平日提前半小時開門辦理國債業務,早上11點其線下額度已告售罄。深圳中信銀行網點人士也透露,還沒開門就有老人家排隊。雖然利率有所下調,但跟定期存款比還有一定的價格優勢,本期國債售賣情況較好。其線下5年期已售罄,但3年期仍有額度。
但更多網點人士反饋熱度不如以往。廣州建設銀行網點人士表示,早上僅接待了一兩位購買儲蓄國債的客戶,目前3年期和5年期均仍有額度。“認購確實少了些,以往老年客戶購買更踴躍,現在沒那么多。”
廣州某股份行網點人士亦稱,5年期國債尚余三百多萬元額度,3年期也還有數千萬元存量。另一家股份行網點情況類似,其3年期和5年期均剩余約150萬元額度,且5年期相對更受歡迎。
多名網點人士提到,線上渠道的額度通常“秒光”,需“卡點”搶購,而線下渠道額度則相對寬松。前述建設銀行網點人士表示,通常該行線下儲蓄國債兩三天才售罄,不排除后續發力的可能性。
投資者配置多元化趨勢顯著,專家:儲蓄國債仍是保本穩健的安全資產
儲蓄國債吸“金”速率的變化,背后是居民資金配置的多元化趨勢。資金正流向更具吸引力的投資標的,比如理財、保險、黃金等。
匯豐集團最新發布的全球個人投資者調查顯示,內地受訪投資者減持現金,增加投資的意愿逐步增強,正通過更廣泛的資產類別構建多樣化的投資組合,尤其是尋求另類投資以平衡組合風險。過去一年里,黃金的資產配置占比在內地受訪者的資產配置中從7%躍升到15%,在各資產類別中增幅最大;并且有四分之三的受訪者未來12個月計劃持有黃金。
在比價效應驅動下,部分存款正“搬家”至理財市場。國信證券數據顯示,2025年6月份銀行理財規模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2.62%,較上月上升11bps。其中現金管理類產品年化收益率1.43%,純債類產品年化收益率2.61%,“固收+”產品年化收益率2.57%。據普益數據,因季末回表6月末理財產品存量規模環比較上月回落0.3萬億元,達31.0萬億元左右,但總規模仍較去年年底增長3.4%。
自2021年以來,3年期、5年期儲蓄國債利率已分別累計下調217個基點和227個基點。利率持續下行,儲蓄國債的核心競爭力還在嗎?“目前儲蓄國債利率已處在歷史最低點。從絕對收益率水平看,儲蓄國債的投資價值在下降,但其投資吸引力仍然很強。”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告訴財聯社記者,主要原因是,在低利率成為常態以及不確定性加劇導致安全資產稀缺的環境下,儲蓄國債既能保障安全性和收益性,又可兼顧中短期流動性,對于追求保本的穩健型投資者來說仍然是不可多得的安全資產。
馮琳指出,盡管儲蓄國債利率在不斷下調,但相比銀行存款利率仍具備明顯優勢——7月發行的3年期、5年期儲蓄國債票面年利率分別為1.63%和1.7%,而經過最近一輪下調后,目前六大行3年期、5年期存款掛牌利率已經降至1.25%和1.3%,且國債還具備利息免稅的政策優勢。因此,在存款利率下調促使居民存款向金融資產轉移的過程中,對儲蓄國債的需求仍將保持旺盛。馮琳預測,在貨幣政策維持寬松,廣譜利率仍然處于下行趨勢背景下,預計未來儲蓄國債利率還將繼續下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