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棕色塵埃2COS”的事鬧得很火,大家說韓援一來,國產都被打趴下了。韓國的COS那才是真的敬業,什么貼身啊,配合啊,情緒價值全部拉滿。相比較之下國內的COS,那真的是應該被掃進垃圾堆。
其實韓援這事,
大家還記得 美依禮芽嗎?
當初乘風破浪的姐姐上,一曲《極樂凈土》殺穿了整個節目,讓很多人感嘆,這才是歌手的基本素養。沒有假唱,唱跳可以并行,即便是普通話都說不好,唱歌的時候,中文還能咬字清楚。
這,才是真正的歌手。
而最后節目組能接住對手戲的,也只有“龔琳娜老師”這種真正的科班前輩。至于其他的“國內姐姐”,在整個賽季就完全沒有給人留下什么記憶點。
因此,
論服務業的敬業上,
日韓的女性是真的走在前列,
國內如果說哪里可以比較一二,
大概也就只有一衣帶水的臺灣女生了。
所以 “棕色塵埃2COS”這事一出來,我就有個感嘆:2022年講的服務業轉型,應該真的要來了。有的人連照抄的模版都給大家搬過來了。
網評不是喜歡套版本先行嗎?這次,“它”真的把版本給你搬過來了。只是可惜,大概率,你是戲中人,而非畫外客。
服務業轉型,
是3年前聊得最多的事。
當初2022年給大家講之前,是基于一個群友的問題。他說:消費不足,怎么才能促進消費?
我說:實物產品的購買次數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一年換幾次手機,換幾個電視,換幾輛車。但是你甚至可以一天吃幾個米其林,去看幾場演唱會,做幾次深度SPA與醫美療養。
服務業,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高頻次的復購,以及說浪費的私密性,只要你不可以的炫耀,連社會輿論的反彈都不會有。所以擴大內需的方向,在我看來,從來不在常規制造業上,而是一定在服務的方向上。
而服務業的擴大內需,也能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甚至于說,作為服務者的工作人員,也可以是消費者去享受服務。就像網評說的,要讓“生產者買得起自己的產品”。從而使得這樣的消費循環,能夠輪轉起來了。
而《女性貧困》,就是當初講完服務業轉型之后,做的一個延伸。畢竟服務業轉型,總需要第一波下水的人。那么,“女性”自然是最好的對象。如果可以的話,年輕女性,更是最優選擇。
服務業嘛,
誰都喜歡好看的,體力好的,反應快的,可塑性強的,以及說沒有形成穩定的三觀,更容易被輿論和環境影響的對象。而符合這些要求的,自然就是這一波的“年輕女性”。
所以基于這點,當時借用這本書,我給大家講了一下。體系會如何找到第一波下水的人,以及說第一波下水的人,會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主動下水,并開啟服務業轉型的大時代。
而這三年,男女拳的互毆已經進展到了白熱化的階段。男女之間的相互不信任,已經進入到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敵對狀態之中。在這種敵對狀態下,所有人都已經失去思考“為什么我們要敵對”這個問題。而直接進入到敵對,但是又比如身處一個環境,該怎么辦的階段。
這個時候,
也是我2022年講的一期《數值思維》就接上了。
很多人發現,既然討厭抵觸,但是又避免不了要接觸怎么辦?最好的方式,就是給自己“找補”,來彌補心理的不平衡。那怎么找補呢?答案網評也給出來了。就是當成上班拿工資,絕對不吃虧就好,一切都是生意。
而這個思維方式灌入腦子的時候,加上“網哲”的不斷深化。以所謂的客觀與理性,不斷地去固化這種“數值概念”與“哲學思辨”。使得說只要有“找補”,那么一切就可以“接受”。既然可以接受,那么人就能做到分裂。
也還是網評那句話:
上班怎么樣,關我下班什么事?
所以到了這個地步,服務業轉型的大環境就完美的塑造完成。一邊是年輕,但是被網哲和互聯網塑造成了標準“物化”的一群人。一邊是消費能力旺盛,但是苦于沒有消費場景的一群人。
兩撥人湊在一起,就完美的開啟了“服務業轉型”的大時代。而這個大時代,也將完美的解決消費潛力無法釋放,以及工作崗位嚴重不足的問題。如果拋開一些“人”層面的思考,我2022年的結論放在這個時候依舊適用:
而關于“人”層面的思考,文科現在就是一坨屎,新聞學和社會學更是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人”不人的,現在重要嗎? 使得說服務業轉型下,最后的“剎車”也被拆了個干凈。
7月剛過,到底有多少的畢業生涌入市場,而市場又能提供給這些畢業生多少的工作崗位。我是沒什么好說的,相信大家自己是有個答案的。而這個時候,服務業轉型開始,倒是一個很適合的時間點。
所以這次的 “棕色塵埃2COS”或者是“海底撈的打賞模式”,都可以說來的恰到好處。給了很多不知道什么是“服務業”的人,一個可以模仿和參考的路徑。也給了很多在外面消費“服務業”的人,一個回來消費的場景演示。
畢竟,版本現行這個詞,已經在很多年輕人的腦中打下了鋼印。模仿總是來的最快的,而服務業的反饋也是來的最快的。在這種反饋極快的場景下,模仿自然也會加速。
因此國產COS會被掃入垃圾堆嗎?
應該是不會的,相信隨著日韓版本的國內引入,很快就有很多“聰明人”開始套版本了,然后完成版本的復制與升級。在二開,二創,模仿復制方面,我們的有些人是有“經驗優勢”的。
因此,
服務業轉型應該是正式開始了。
今天想寫這篇文章,主要是有個感嘆。在2025年初春晚的時候,和公文群群友聊過“服務業轉型”的另一個方向。我說邏輯中出現了一些小的變化,看來還是有人想要做一些“改變”的。我相信,也期望那個方向能夠走的通。
但是從目前的輿論場景來說,
大概率北方那套是已經失敗了的。
所以“棕色塵埃2COS”這事和“海底撈”這事,是否后續涌現出一堆的模仿者。就會是當初兩條路徑選了誰,給出的最好答案。而由此延伸出的經濟調整,也將影響著大家的工作、資產與收入構成,大家造作準備就好。
終究,
低端的有150
中端的有日韓臺
高端的有香港模式
大家都有美好的未來
寫到這,文章就寫完了。三年前聊這事的時候,有個網友做了個補充。他說:飛機2小時,年輕的時候不覺得有什么,30之后是真不想動,40后就干脆門都懶得出。限制消費的可能不是價格,也許是距離。
所以換言之,大家不是問:國內現在有錢人都在哪?以及說居民存款到底有多少?消費能力有強?隨著XX的落地,這個答案也就擺在了大家面前。
關聯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