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歐元房屋”項目折射出意大利嚴重的人口流失問題。
當人們問:“如果可以搬到任何地方,你會選擇哪里?”這個問題本身就預設了一種困境——“可以”一詞暗示著現實中的種種約束、限制,甚至默認人們并不能真正搬走。
討厭自己的工作、買不起房、擔心退休后的生活,這些焦慮似乎在全球普遍存在。但對于擁有合適護照和一定資金的人來說,搬到別處并非不可能。
意大利的“1歐元房屋”(1 Euro Houses)計劃,正是回應這種對新生活渴望的產物。然而,這背后究竟是一場冒險,還是一次撿漏?
向往的生活
“作為新手父母,我們既要應對灣區高昂得令人窒息的生活成本,又要擔心中年危機的逼近。” 勞倫·馬卡姆(Lauren Markham)坦言,對在美國的生活漸漸感到失望。
因此,當她聽說在意大利可以買到一所“比一杯濃縮咖啡還便宜”的房子時,她不禁萌生出一個大膽的念頭:去看看這個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是真是假。帶著這樣的疑問,她踏上了前往意大利的旅程。
馬卡姆是在一次Zoom視頻會面中,第一次聽到“1歐元房屋”的消息。據米蘭人莉莉安娜·福瑞納(Liliana Forina)介紹,撒丁島北部的小鎮塞迪尼將推出一項“1歐元房屋”計劃。這位60多歲的時尚女性最近剛搬到島上,她說,“近在咫尺”的海灘和風景優美的當地景觀吸引了她。
選擇的過程并不輕松。幾年前,福瑞納夫婦就開始在意大利各地尋找理想居所,每個周末他們都會探訪不同地區,感受村莊和海濱小鎮的氛圍,想象未來的生活。他們希望找到一個能夠便利地享受醫院、藥店等基本服務,同時也擁有美麗風景的居住地。最終,他們在塞迪尼小鎮找到了心中所愿,并從當地房產經紀人手中購得了一棟位于鎮中心的三層住宅。
拿到手時,房屋的狀況不算太好:可以居住但略顯破敗,審美也與福瑞納不符。夫婦倆通過翻修,成功讓房屋煥然一新。對他們來說,夢想的生活正在逐漸成為現實。
然而,福瑞納很快意識到,塞迪尼的許多房屋依然殘破,整個小鎮雖風景如畫,卻仍透著一絲荒涼陰森。她希望這里能有更多人,最好是來自島外的人。
經過研究后,她向當地政府提出了“1歐元房屋”的計劃。鎮長和工作人員都是世代居住于此的居民,他們很快就被說服了。
在收到福瑞納“來塞迪尼找我們”的邀請后,馬卡姆決定前往塞迪尼實地考察,并順道探訪意大利其他一些人口不斷減少的城鎮。她和丈夫帶著11個月大的孩子、幾只塞得滿滿的超大行李箱,踏上了這段旅程,去尋找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
“1歐元”背后
“1歐元房屋”項目折射出的是意大利嚴重的人口流失問題。意大利現有總人口約6000萬,預計到2040年將減少200萬,到2050年將減少至少400萬,成為全歐人口減少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這一現象的成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人口老齡化,二是缺乏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意大利年輕人選擇離開,尋求更好的就業機會和生活條件。2023年,約9.8%的意大利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在撒丁島,貧困人口比例更是接近20%。
與此同時,意大利的出生率已降至歷史最低,近30%的房屋處于空置狀態。
為了扭轉局面,意大利眾多小城鎮嘗試推出各類財政激勵措施,包括減稅甚至直接發放現金,鼓勵人們重返鄉村。但沒有哪項舉措能像“一歐元房屋”計劃那樣,引發如此廣泛的關注。
“1歐元房屋”項目最初由維托里奧·斯加比(Vittorio Sgarbi)提出。他曾是意大利藝術評論家和電視名人,于2008年當選為薩萊米小鎮的鎮長。當時該鎮正面臨人口快速流失的困境,上任后,斯加比開始思考,是否可以通過象征性地向外國人出售當地空置、年久失修的房屋,來吸引投資者進入薩萊米。
項目推出后,外來者紛紛搶購這些低價房產,帶動了當地建筑行業的繁榮,原本空蕩蕩的老屋也再次迎來了住戶。這一做法很快被更多經濟困難、人口流失嚴重的意大利小鎮采納,并逐漸演變為一系列吸引外來投資和新居民的松散政策。
“1歐元房屋”官方網站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已有73個城鎮啟動或正在籌備類似計劃。每個城鎮的組織方式略有不同:有的由鎮政府直接負責房屋出售,有的只是幫買家和賣家牽線搭橋,然后借助媒體大力宣傳。
各個城鎮會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條件,比如要求買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修繕(通常得雇用當地的建筑師和工匠),有的還要求長期居住或在當地開辦企業。
現有的數據表明,這些項目有著巨大的經濟前景。例如,自2017年宣布開展“1歐元房屋”活動以來,擁有10000人口的西西里島穆索梅利鎮已賣出超125套房屋。不僅是房屋銷量的增長,在宣布開展這個活動的后兩年,有約6000人專門到穆索梅利來看房,為餐館和旅館帶來了不小的生意。鎮長辦公室估算,該政策為當地經濟帶來了700萬歐元的收入,涵蓋建筑、零售、餐飲、酒店等行業。
在小鎮蒙蒂耶里,“1歐元房屋”計劃促成了當地30家新企業的開業。鎮中心的許多建筑都經過了外國買家的翻修,面貌煥然一新。
冒險還是撿漏?
然而對于眾多買家來說,“1歐元房屋”更多是一場冒險而非撿漏。
來自托斯卡納的建筑師保羅形容,其實這本質上就是一場賭博。“由于房屋大多年久失修,且檢查手段有限,買家交易前很難摸清房子的真實狀況和后續需要投入的精力和金錢。”保羅舉例稱,鎮上曾有一棟房子,因為中央承重墻上有一道顯眼的裂縫,足足空置了好幾年,最終賣出后幾乎不得不推倒重建。
嚴格的歷史保護規定也讓翻修變得復雜。按照意大利法律,歷史建筑的所有者必須定期維護、修繕,以確保建筑結構的安全,修復后的建筑還需要向公眾開放。雖然政府會通過補貼等方式減輕修繕成本,但限制依然不小。
此外,“1歐元房屋”官網要求,買家須在一年內提交修繕方案并重新估價,并在三年內完成整修。為此,購房者還必須先繳納一筆1000到5000歐元的保證金,待工程完成后退還。而實際修繕成本往往高達數萬歐元甚至更多。
除了資金風險,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無疑也是一大挑戰。對于許多偏遠村莊來說,完善的醫療、教育、交通等配套服務難以保障,新居民在落戶前必須做好心理準備。
一些購房者的經歷也印證了這些問題。梅雷迪斯·塔伯恩曾向媒體坦言,她買下的第一套房子破敗不堪、沒有水電,地板上甚至有半米寬的鴿子糞堆。后來她又在一次拍賣中花了2.2萬歐元買下隔壁的房子,擴大了面積,但裝修預算也因此大幅上升,最終投入高達42.5萬歐元。
另一位網友分享說,他和朋友一起買下三棟相鄰的房子,打算改造成旅館或用作短租。兩人詳細測算過收入,甚至約定輪流管理。但等到真正動工后,他們才發現翻修費用遠遠超出預算,如今估算至少需要100年才能回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