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兩天的涼爽天氣,讓許多生活在奧地利的人覺得不像是在盛夏七月。但想必大家對前兩周高達38℃的酷暑依然記憶猶新,目前的天氣預報也顯示,7月21日維也納將迎來40℃高溫。
面對越來越熱的夏天,奧地利人對家里安裝空調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在奧地利想在自己家裝個空調,真不是花錢就能辦到的事。
不僅在維也納的市政住宅中,一項關于空調的規定引發了大量爭議,連產權公寓的業主也感到不滿。
就在上周,一波熱浪讓奧地利人汗流浹背。尤其是在維也納的公寓中,夏季的高溫使人苦不堪言。奧地利媒體屢次報道,部分維也納市政住宅的居民不得安裝空調。但即使是產權公寓的房主,也受法律限制,面臨同樣困境。
維也納居民布里吉特(化名)和丈夫對此深有體會。夫妻二人在維也納擁有兩套公寓,但至今都未能安裝空調。
布里吉特認為,奧地利的《住宅所有權法》(Wohnungseigentumsgesetz)是一個重大障礙。“如果不是所有業主都明確表示同意,就不能動工。”在其中一套住戶較少的公寓中,還抱有一絲希望能安裝空調;但在另一套公寓中,幾乎毫無可能。
問題在于:該公寓大樓里約有500位業主,都必須同意這一計劃。布里吉特表示:“在人少的住宅里,只要有一個唱反調的人就足以阻礙計劃;而當有500名業主時,這件事根本就無法實施。去調解機構申請也非常費力且耗時。法院本來就已經負擔過重。現在真的到了政治層面必須采取行動、將法律調整為更符合時代需求和更具可行性的地步了。”
對于市政住宅住戶來說,情況同樣令人不滿。人民申訴專員加比·施瓦茨(Gaby Schwarz)在接受奧地利媒體采訪時也呼吁實施“降溫”措施。因為酷熱的夏天,正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健康負擔。然而,維也納住房管理部門并不允許居民安裝空調。
原因是:根據奧地利的《租賃法》(Mietrechtsgesetz),空調的安裝需要獲得批準,且僅在居民達到護理等級6時才可能獲批。
施瓦茨無法理解這一立場,她呼吁應“個案處理,而非一刀切”。
這位人民申訴專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根據《租賃法》,對住房條件的改善是允許的。“如果人在30℃以上的夜晚無法入睡,那么空調顯然能顯著提升生活質量。”
隨著氣候變暖和熱浪頻發,越來越多的奧地利居民希望在自家住宅中安裝空調。然而,現實中,無論是租賃住宅還是自有產權公寓,安裝空調卻常常受限于法律和管理規定,這也引發了廣泛的不滿和改革呼聲。
對于自有公寓的居民來說,最大的障礙來自《住宅所有權法》(Wohnungseigentumsgesetz)。雖然這些居民擁有房屋產權,但若空調安裝涉及共用部分——例如外墻或陽臺——便需要獲得全體業主的書面同意。這在小型住宅中尚可操作,而在大型住宅樓中,動輒上百名業主,哪怕只有一人反對,也可能導致安裝計劃“胎死腹中”。
部分居民嘗試通過調解機構提出申請,但程序冗長、耗時且成功率并不高。許多房主對此深感無力,紛紛呼吁立法機關修法,引入“多數同意”原則,以適應當前的居住與氣候現實。
而在維也納的市政住宅中,情況更加嚴格。根據《租賃法》(Mietrechtsgesetz),租戶若希望安裝空調,必須獲得房東或管理單位——如“Wiener Wohnen”的書面許可。但在實際操作中,市政部門幾乎只在極端個案中批準空調申請,例如當住戶已被評定為“護理等級6”的重癥病人時,才可能被允許安裝。
法律規定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矛盾正日益顯現。盡管奧地利各類法律本意是為了維護建筑整體美觀與鄰里和諧,但面對日趨極端的氣候條件,這些規定已顯得不合時宜。
專家指出,目前的法律并未將“酷熱”視為住宅健康安全問題的一部分。而根據歐洲多國的趨勢,未來住房立法應更多考慮環保節能技術與居民健康之間的平衡。
許多住戶建議,政府應引導改用無外掛機的節能型空調設備,并出臺補貼措施,尤其是針對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弱勢群體。
在城市熱島效應愈發嚴重的今天,“為城市降溫”不僅是一場技術上的戰斗,更是一場政策與立法的考驗。
- THE END -
(以上內容由歐洲時報中東歐Tafart編譯,部分內容參考自ORF、奧地利《新聞報》《信使報》《奧地利報》《今日報》等,部分圖片來自新華社、APA及網絡,轉載請注明《維城》EuroNew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