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TT美國大滿貫首輪賽場上,國乒男隊一連折了四員大將,戰況頗為揪心。
但比起誰贏誰輸,現場最搶鏡的竟是“沒拍球”的王勵勤。
作為昔日16冠得主、三奪世乒賽男單冠軍的“大力哥”,王勵勤退役多年依舊是國乒的“門面擔當”。
但他真正的厲害,不止在球場殺敵,而是轉身后能悄無聲息爬到“乒協一把手”的位置。
一
當年他剛進國家隊,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他那1米86的身高。
在一個以靈活見長的乒乓球圈子里,這個“籃球隊的高度”惹得一票人悄悄打問:這么高,能轉得過來嗎?
結果沒兩年,那些曾偷偷擔心他“轉不過來”的人,只能站在場邊看著他左右騰挪,發球上旋帶拐彎,一板子抽得人頭皮發緊。
原本以為身高是短板,結果變成了大殺器,球拍一掄,整個人轉得快、砸得狠。
他的打法有一種獨特的“壓迫感”:你以為能接住下一板,他已經拉出直線;你準備防守,他突然反手橫拍劈過去。
整個技術體系,不偏不倚,就是讓對手喘不過氣來。
不過,這位“場上強硬”的猛人,在訓練場上卻是一派佛系苦修風格。
曾經在訓練中過度發力,大臂肌腱被拉斷一根。
換個人早就請病假了,他卻每天定時定量訓練——15分鐘、20分鐘、半小時……
一直練到能頂上兩個半小時,不疼也得練成不疼。
那股子硬扛的勁兒不帶任何情緒,全靠肌肉記憶硬抗。
王勵勤不是那種“首秀就封神”,也不靠某一屆大賽突然爆紅,他是那種不急不躁、不爭頭條,卻一直在榜單前排徘徊的“時間殺手”。
沒有奧運單打金牌,世界杯冠軍也一直和他“差口氣”,但其他大賽的冠軍他有16個,僅世乒賽男單金牌一項就有三塊。
2001年,大阪世乒賽,決賽從孔令輝手中搶下冠軍,那是他第一次真正站在乒壇金字塔的頂端。
四年之后回到主場上海,這次對陣的是馬琳,開局不利、比分落后。
很多人都以為他要在家門口“翻車”,結果硬是靠一口氣、一板板地扳回來,贏得漂亮、穩得嚇人。
最驚險的還是在薩格勒布,再與馬琳對拼時1:3落后,小分一度被壓到1:7,這在世乒賽決賽舞臺簡直是“宣判時刻”。
可他偏不服,像彈簧似的越壓越強,結果連下三局,把比賽直接拉回來了。
久而久之,“王勵勤=穩定”成了默認標簽。
“大力哥”這外號,不光是球猛、拍重,更是因為他在球場上的那份“不服輸”和“打不垮”。
而比冠軍更難得的,是他能拿得起,也放得下。
二
在別人還為上不上場、打不打主力而煩惱時,王勵勤已經悄悄把眼光投向賽場之外。
打球那幾年,他幾乎不怎么上綜藝,也不為曝光率發愁。
社交平臺更是“極簡風”,能一句話不發就不發,能不曬獎杯就不曬。
他知道自己要的不是聲量,而是勝率。
在不少退役運動員把綜藝當成“第二春”拼命刷存在感的年代,王勵勤卻另辟蹊徑,直接轉行當起了“辦實事”的行政干部。
從乒乓球的臺前逐漸轉入幕后,把拍子換成文件夾,把戰術板換成會議紀要。
真不是一般人愿意選的路,但他偏偏選了,而且選得不聲不響,還走得比誰都穩。
2009年,那時候他還沒脫下國家隊的隊服,已經在上海乒羽中心工作。
聽起來像個“臨時工頭銜”,但其實是體制內入門級的實職崗位。
別指望有人幫扶,他就是從瑣事中打基礎、從邊角崗位磨本事,凡事都得親力親為。
2014年,鎮江體育館上演了一場國乒“老將謝幕秀”,馬琳、王勵勤并肩出場。
從對手到戰友,從主力到“前浪”,兩人聯袂告別競技賽場,宣告那個時代正式終結。
不同的是,退役之后馬琳回歸教練崗位,頻繁亮相媒體。
而王勵勤表面上開啟“潛水模式”,但實際上,他的職業軌跡早就悄悄切換。
這些年,他不靠話筒掌控場面,而是靠Excel、匯報材料和閉門會議。
要協調地方資源、推動項目預算、盯緊青訓體系、安撫基層教練情緒,全是“對外低調、對內高壓”的行政活兒。
沒有功成名就的熱搜,也沒有煽情剪輯的大片,有的只是會后夜里加班改方案的背影。
就這么默默耕耘了十多年,終于在今年4月23日,他以“后浪”身份接棒劉國梁,成為全新的乒協掌門人。
這場無聲無息的“升職大戲”,從運動員到領導者,他跨越的不是崗位,而是人生的邊界感。
有意思的是,他的生活節奏也與他職業路線出奇一致——不搶鏡,但每次出手都能引發小轟動。
三
他曾經跟央視主持人劉彥池有過一段戀情,屬于典型的“文體結合”小清新路線。
外界一度覺得這對兒很般配,但感情的事總難預測,沒過多久便悄然收場。
別人分手還會留點“蛛絲馬跡”,他直接“格式化”,情感線清得像剛裝好的新系統。
直到2015年,一張紅本本突然出現在社交平臺,配文還帶著一絲內斂的幽默:中大獎。
“大獎”的真實身份是劉嘉,非娛樂圈人士,但專業履歷亮眼:服裝設計師、設計大賽冠軍、法國服裝學院北京分校教師。
三個標簽湊一塊兒,直接走出一條“藝術獨立女性”的高級路線。
氣質好、審美準、專業夠,典型的“低調不凡”。
不過真正讓網友記住她的,不是這些頭銜,而是她的段子功底。
她不曬珠寶、不炫名牌,日常內容以“調侃丈夫”為主業。
“王大鵝”這個外號,就是她送給王勵勤的,孩子出世后,又順帶加碼“小鵝、小小鵝”。
她經常吐槽老公“不開燈節能環保”“吃飯只愛兩菜一湯”“買衣服只認打折區”,看似在黑,實則寵溺滿分。
2019年,夫妻倆迎來二胎,又是低調上線,配圖還是王勵勤那只手握著嬰兒手指,文案只寫“感恩”。
這兩個字點贊過萬,原因無他,網友早已對他的行事風格心知肚明:剛剛好。
這種低調又真實的婚姻模式,也讓他在公眾心中逐漸完成了從運動員到“國民靠譜男人”的角色過渡。
放眼整個體壇,有人退役后靠人脈、資源、熱度,但王勵勤靠的是自己十幾年如一日的“沉穩牌打法”。
他沒有在巔峰留下“揮手告別”的經典瞬間,卻把退役之后的每一個腳印都踩得結實。
結語
如今,馬龍也進入了乒協體系,高元義也成為副主席,而王勵勤已穩穩坐上舵手之位。
他不需要在鏡頭前講“感動中國”,也不需要在社交平臺刷熱度,只需要在該出現的位置上,默默做事。
這種穩定,才是國乒最稀缺也最珍貴的資產。
參考資料
37歲王勵勤曬結婚證宣布喜訊 新娘微博簡介炫夫狂魔.鳳凰網 [引用日期2015-12-3]
王勵勤官宣二胎降生配文“感恩” 三年抱倆被贊人生贏家.騰訊網 [引用日期2024-03-07]
王勵勤:拼搏成就世界冠軍 為乒乓球愿付出一切.搜狐 [引用日期2014-10-13]
世乒賽上的幸福與失意 王勵勤最受肯定蔡振華最權威.新浪 [引用日期2014-10-1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