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的激烈競爭中,“低分高就”一直是家長和考生夢寐以求的事情。然而,這樣的幸運通常只存在于傳說之中。
但在2025年的高考中,一位青海考生卻以444分的成績“撿漏”進入了985高校山東大學,而且還能自選生物科學專業,并非冷門專業。這一消息瞬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也讓人們對強基計劃有了新的認識。
去年,“孩子考了444分,能上985嗎?”這樣的問題可能會被認為是異想天開,但2025年,青海這位考生卻將其變成了現實。他以超當地特招線1分的成績,通過山東大學強基計劃成功被錄取,而這一分數比該校統招線低了117分。這并非個例,新疆477分上華中科大、黑龍江512分進吉林大學等案例也不斷涌現。這些“低分高就”的背后,隱藏著高考改革給普通家庭帶來的機遇。
從數據來看,2025年青海、新疆等地的強基錄取線比統招線低30 - 120分不等(據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2025年公示數據) ,降分幅度十分驚人。而且,強基計劃的培養模式也很特殊,大部分是“本碩博連讀”,學生不用考研就能一路讀到博士,還能跟著院士做實驗、進國家重點實驗室,這無疑為學生的學術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強基計劃低分錄取的情況呢?
1、地區因素
部分中西部地區教育資源相對薄弱,考生整體實力與東部發達地區存在差距。為促進教育公平,高校在強基計劃招生時會適當向這些地區傾斜,降低錄取分數線,以選拔出當地優秀人才,為當地發展儲備力量。
2、專業冷門
強基計劃聚焦基礎學科,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這些學科學習難度大、周期長,就業“錢景”不明朗,對追求就業性價比的考生缺乏吸引力,報考人數少,分數線隨之降低。
3、考生了解不足
很多考生和家長對強基計劃的政策、招生專業、培養模式等了解不深入,只看到基礎學科的“冷”,沒看到其背后國家戰略需求和長遠發展潛力,導致報考意愿低,部分高校招生遇冷,只能降低分數線。
4、招生模式特殊
強基計劃綜合考量高考成績和校測成績,部分在某學科有特長但高考總分不突出的考生,有機會通過校測展現優勢,以較低高考分被錄取 。
哪些學生適合走強基計劃這條“捷徑”呢?主要有兩類學生。
一類是高考分在一本線上0-30分之間(各省略有差異),對數理化、生物等基礎學科有興趣,能坐住冷板凳搞研究的學生。就像青海那位444分的考生,剛過特招線一本線1分,放在普通高考里連211都懸,但強基計劃給了他機會。
另一類是數理化/生物單科在全省排前1%,或拿過競賽省級一等獎以上,哪怕總分一般,也能繞過常規分數限制的學生。比如新疆那位477分比華中科大統招線低86分,但生物競賽拿了省級一等獎,直接被“破格錄取”的考生。
對于有意向參加強基計劃的學生來說,以下策略或許能幫助他們在這場選拔中脫穎而出。
1、深入了解政策
強基計劃的招生簡章每年都會發布,學生和家長要仔細研讀,了解招生學校、專業、報名條件、考試流程、錄取規則等關鍵信息。不同學校的強基計劃在選拔標準和培養模式上可能存在差異,只有全面了解,才能做出合適的選擇。
2、學科特長培養
如果對某一基礎學科有濃厚興趣和天賦,要在高中階段著重培養。參加學科競賽是提升學科能力和獲得破格資格的重要途徑。但也要注意,不能為了競賽而忽視了其他學科的學習,畢竟高考成績在強基計劃錄取中占比很大。
3、提前規劃校測
校測包括筆試、面試和體育測試。筆試內容通常與報考專業相關,學生要提前了解考試范圍和題型,有針對性地復習。面試主要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科素養,平時要注重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多關注學科前沿動態。體育測試雖然成績不計入綜合成績,但入選但無故不參加者將取消錄取資格,所以也不能忽視日常鍛煉。
4、結合興趣與未來規劃
選擇強基計劃專業時,不能僅僅因為想低分上名校而盲目報考。要充分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未來職業規劃,基礎學科的研究需要長期投入和專注,只有真正熱愛才能堅持下去。同時,也要了解專業的就業前景和發展方向,為未來的發展做好準備。
強基計劃為高考學子提供了一條通往名校的特殊通道,讓那些在基礎學科有潛力的學生有了更多的機會。
但這條通道也并非人人都能走得順暢,需要學生和家長提前了解、精心規劃、認真準備。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分數和錄取結果,更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和興趣的發展,因為這將是未來在學術道路上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