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詞教學如何激發學生想象力?甘肅省蘭州市第六十六中學七年級(9)班教師段萍執教的《心中的日月》古詩插畫課給出了創新答案。“我將詩詞賞析與繪畫創作相結合,以丹青為槳,泛舟詩海,開啟了一場語文與美術學科聯動的詩意之旅。學生不但理解了詩詞的含義,而且通過畫面內容的構思、色彩與線條的運用,真切感受到詩人字里行間的詩意與情思。”段萍說。
這堂將丹青與詩意融合的跨學科實踐課,正是蘭州市開展“決戰課堂”三年攻堅計劃的生動縮影。今年春季,蘭州市出臺《開展“決戰課堂”行動 提升課堂教學質效工作方案(2025—2027年)》,聚焦學生核心素養,以“六大行動”撬動教與學方式深層變革。
與此同時,構建“備課—教學—作業”質量閉環,形成“教師—學生學校”發展共同體。“決戰課堂”通過優化課程體系、夯實教學基礎、激發課堂活力、提升教師素養、完善評價體系、推動數字助教等“六大行動”,實現了課堂質效提升。
為更好落實“決戰課堂”行動,蘭州市教育局組織由教研部門、學校管理者、優秀教師組成的專家組,起草制定用于配套“決戰課堂”行動的“操作指南”,為學校和一線教師從教學備課規范、教學實施、課堂觀察及評價、作業設計及評價、教師自主命題、課堂教學校本督導到三級教研實施等方面,提供可操作的具體指導性建議。
“以前總擔心課堂改革是‘一陣風’,這次看到同步印發‘操作指南’,連教案設計規范都明確標注,讓我們一線教師有了‘作戰地圖’。”西北師大附中高級教師孫愛娟說,“操作指南”專門提出備課基本要求,讓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相得益彰”。
多年來,孫愛娟創新《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法,在《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指導上,設計在教師的主題問題導引下、精讀并撰寫相關論題論文的教學思路,提出專題學習目標,組織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討論與交流,受到了學生的青睞。
在教研引領下,各學校依循“問題—研究—實踐—改進”模式,圍繞素養導向課堂教學設計三要素,開展了一系列基于學科實踐的“新課堂新形態”系列化教學實踐與研究。如,蘭州市第六十三中學著力打造活動型課堂,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來習得學科知識,實現課程、教師、學生三元素的有效結合,使課程目標、教師教學設計與學生素養培養有效融于課堂之上。
近年來,蘭州市安寧區萬里小學構建多元化、趣味性體育課程體系,除傳統足球、籃球、排球等項目外,還引入桌式足球、攀巖、街舞、拉丁舞蹈等新興運動項目。同時,將游戲化融入課堂,把體育知識和技能融入到趣味性的游戲規則和策略中。“學校的體育教育教學水平取得了顯著成效,學生的體育興趣和參與度明顯提高,體育技能和健康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萬里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劉素堅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尹曉軍 通訊員 牛志強 趙明)
作者:尹曉軍 牛志強 趙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