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歷史了,當地時間7月9日下午,英偉達公司成為歷史上第一家市值達到4萬億美元的公司。收盤時市值接近4萬億美元。
4萬億是什么概念,英國、法國、德國三個國家股市的總市值都在3萬億左右。可以說,英偉達一家企業能夠敵一國的股票市值,所謂富可敵國便是如此。那么英偉達是如何獲得如此驚人的市值? 原因主要有兩點:
其一是當下全世界正在爆發一輪又一輪的科技革命。
其二是全世界當下幾乎所有的頂流科技創新都要依賴英偉達的算力。
為什么所有頂流科技都依賴英偉達的算力?因為英偉達從20年前就開始布局CUDA。如果沒有CUDA,那么英偉達將是一頭藍鯨企業,和AMD、英特爾平分秋色。但,2006年英偉達開始開發CUDA平臺,同時期,英特爾正賣著CPU躺著賺錢,而AMD正在忙著收購ATI,想要GPU+CPU的組合打法來占領更多市場份額。而只有英偉達,朝著GPU通用性和兼容性出發。目標也很簡單,顯卡不應該只能玩游戲,顯卡還要在游戲之外的領域有更多應用空間。只有顯卡用的地方多了,英偉達的顯卡才會有更多客戶。
在過去20年,頂流科技包括人工智能、無人機、無人駕駛、區塊鏈、元宇宙、游戲、人形機器人等,而無一例外,這些新科技都是計算機技術的延伸,而凡事要用到計算機的科技,都會遭遇算力瓶頸。GPU和CPU最大的不同,那就是GPU能夠并行計算,顯卡是管游戲的,游戲里面有100個小球在運動,CPU一個一個指揮,而GPU讓一個CUDA核心指揮一個,所以,GPU里面CUDA數量越多,能夠指揮的小球越多,要實現更大規模的運算,只需要堆CUDA數量就能實現。
但GPU本質是簡單但規模化的運算,如果要進入一個新科技領域,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實際上,還需要通過軟件,讓GPU適合這個行業的需求,所以,就需要提高兼容性。而這個兼容的過程,就是CUDA生態建設的過程。由于所有頂流科技都需要算力,而第一個進入該科技領域的都是英偉達,故而英偉達在所有新科技領域都獲得了算力先發優勢。這個優勢一旦鞏固,那么后來者,AMD和英特爾就很難打破,因為所有該科技領域的工程師只會使用英偉達兼容的軟件。
英偉達的龐大市值也非一蹴而就,當年,區塊鏈大火的時候,由于挖礦需要,英偉達的股價已經有過一輪騰飛,而自2022年GPT大火以來,全球掀起了人工智能科技革命,而人工智能背后算力支撐依然是英偉達。未來,我們不知道什么科技將崛起,但所有現在可見的,如低空經濟和人形機器人,他們背后依仗的依然是英偉達。這樣的生態企業,4萬億美元市值當然是物有所值。
我們不知道英偉達什么時候跌落神壇,如果有一家算力芯片企業,其算力芯片兼容性,通用能力能夠超過英偉達,既能又能還能做很多事,那么英偉達有了平替,市值神話自然結束。但這是個艱難的過程,中國也有企業在努力,比如摩爾線程,就嘗試做顯卡,但其硬件性能參數達到了一定高度,但由于兼容性問題,依然達不到消費者的需求,所以還需努力。其實,AMD,英特爾,和中國的“英偉達平替們”都在努力,但很遺憾,到如今為止,還沒有另一家算力芯片企業可以超越。這就是英偉達先入為主的技術優勢,而這些技術優勢逐步積累,就形成了英偉達寬闊的護城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