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國咬定中國軍艦在紅海用激光瞄準他們的偵察機,外交部直接否認,說德方說法"與事實不符"。
雙方各執(zhí)一詞,但這事兒絕不只是"誰撒謊"的問題——背后是三個層面的戰(zhàn)略角力。
先看“軍事存在合法性”的博弈。
中國海軍在亞丁灣護航15年了,目的是"反海盜",但德國飛機這次參與的是歐盟主導的Aspides行動,專門對付胡塞武裝。
兩撥人擠在同片海域"各干各的",本身就容易擦槍走火。更微妙的是中國在吉布提的基地——這是解放軍第一個海外保障據(jù)點,距離事發(fā)海域就幾步路。西方早盯著這個"釘子",這次激光事件剛好給他們遞了話柄:"看,中國軍艦果然不老實"。
再往深了挖,這事暴露的是“軍事規(guī)則的話語權爭奪”。
激光照射算不算攻擊?國際根本沒統(tǒng)一標準。2022年澳大利亞也嚷嚷過類似遭遇。這次德國飛機是民用改裝機,帶著軍方人員,身份更模糊。
西方媒體一定會把這包裝成"解放軍挑釁",因為規(guī)則解釋權在他們手里。中國要想破局,就必須推動國際立法明確激光使用邊界。
最值得警惕的是“歐盟對華戰(zhàn)略的轉(zhuǎn)向信號”。
德國這次反應特別快,直接傳喚中國大使,用詞是"完全不可接受"。要知道,朔爾茨政府之前在對華政策上還算克制,但紅?,F(xiàn)在成了歐洲的"痛點"——胡塞武裝掐著蘇伊士運河的脖子,歐盟好不容易湊出Aspides艦隊,中國軍艦卻在這時候"添亂"(至少他們這么認為)。
接下來要觀察兩個動向:歐盟會不會要求中國軍艦報備行動軌跡?德國會不會拿這事當借口,在5G或電動車關稅上搞小動作?
短期看,這事大概率會冷處理。德方?jīng)]有飛機受損證據(jù),鬧大了對誰都沒好處。但長期隱患已經(jīng)埋下——中國海軍走遠洋是剛需,西方一定會盯防,雙方在紅海、南海這種咽喉要道的摩擦只會越來越多。下次可能是激光,可能是雷達鎖定,甚至可能是無人機對峙。
解決方案其實就兩條:要么中歐建立軍事熱線,像中美"??障嘤鰷蕜t"那樣定規(guī)矩;要么各方行動更透明,比如主動公布航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