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汽車音響系統,往往自帶多種預設音效模式,就像現成的 “調味包”,能快速幫我們找到大致的聽感方向,從便捷的角度來說是十分友好的。
然而,預設模式終究是基于通用場景預設的 “標準答案”,不一定能完美適配每一個人的聽覺喜好。
再加上每個人對聲音的敏感度不同,有人偏愛渾厚的低音,有人則更喜歡通透的高音。
這時,汽車音響的自定義均衡器就成了個性化調音的關鍵,通過調節不同頻段的聲音強度,能讓音響系統更精準地契合每個人的耳朵。
但是不同品牌的自定義調節難度和自由度的參差還是不小的。
少則只有低音或高音兩個頻段可以調節,多則數不勝數,讓人直呼門檻有點高,難上手。
劃分越細致,可“玩”性就越高,但同時上手難度的門檻也會越高。
20Hz-20kHz是人耳的可見范圍,普遍大家在車上能見到的均衡器可以分為3段、5段、或7-8段。
有的均衡器會以赫茲頻段來進行展示,有的則為了方便理解,用低音、中低音、中音、中高音、高音等等這樣的文字更直白地標注。
那么我在這里也給大家大致列舉一些常見頻段的數值與文字的分組對照。
3段式均衡器對照
5段式均衡器對照
7段式均衡器對照
對不同頻率的聲音信號進行增益或衰減調節,是汽車音響均衡器的核心作用。
每個頻段都對應著聲音的不同特質。 低音決定聲音的厚度和沖擊力,比如鼓點、貝斯的表現。
中音是人聲和大多數樂器的重要部分,直接影響聽感的清晰度和親切感。
高音則負責空間感,以及聲音的細節與延伸,像小提琴的泛音、镲片的亮澤都依賴于此。
均衡器調節公式
調節均衡器時,首先要遵循 “適度原則”。過度提升某一頻段容易導致聲音失真,比如將低音調得過高,不僅會讓音樂變得渾濁,還可能因共振產生雜音。
而且不同的音樂類型,對均衡器調節也有不同要求。
每一種風格的歌曲類型在制作時都會遵循一定的創作邏輯,那么在調音時就可以針對不同的特點進行調整。
搖滾音樂
對于搖滾音樂來說,調整的核心是適當提升60-150Hz的低音頻段,增強鼓點和貝斯的沖擊力。
同時微調對3kHz-5kHz的頻段進行增益,讓電吉他的音色更銳利。
流行音樂
在流行歌曲中,如果人聲不夠突出,可適當提升 250Hz-2kHz 頻段的增益,讓歌手的嗓音更清晰。
同時,調節1kHz-3kHz頻段,可以讓人聲更通透。但是如果出現,低頻干擾人聲的清晰度時,可以適當降低低音部分。
古典音樂
對古典音樂來說,應著重保證中音的自然流暢,適當提升2kHz-4kHz的頻段,突出小提琴、長笛等高音區樂器的細節。
低音則保持適度或降低,避免掩蓋樂器的層次感。
電子音樂
電子樂是比較特殊的一個類型,幾乎不使用大家常規認知中的真實樂器進行錄制,而是大量的合成器電子合成。
這類歌曲的低頻易過量導致失真,需根據揚聲器功率調整。
同時可以通過提升高頻的泛音,來強化電子音色的 “未來感”。
那么這里根據不同歌曲類型給大家總結了一個自定義調節表格,僅供參考。
此外,調節均衡器時最好選擇熟悉的歌曲,反復試聽對比。
可以先將所有頻段調至默認的0刻度,然后逐一微調,每次調整幅度不宜超過 3dB,以免破壞聲音的整體平衡。
調整過程中,也可以換到不同的座位試聽,確保全車都能獲得較為均衡的聽感。
當然,汽車音響均衡器調節沒有絕對的 “黃金參數”或者所謂的 “標準音質”。
大多都需要結合具體歌曲的錄音質量、編曲復雜度,以及個人審美等等,視情況而定。
關于汽車的音響體驗,大家還有哪些方面想要了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