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本文字數:2832,閱讀時長大約4.5分鐘
作者 |第一財經 陳君君
近期,湖南多地農商銀行紛紛推出“養老貸”產品,引發廣泛關注。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這一針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群的信貸創新,旨在通過市場化手段助力參保人補繳養老保險,提升養老金待遇,解決養老保障缺口問題。然而,其背后的風險與監管空白也逐漸浮出水面,業內人士認為,明確金融介入養老的邊界以及完善監管框架已成為當務之急。
多地銀行力推“養老貸”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10日,湖南已有接近40家農商銀行落地該業務。
其中,臨澧農商行已發放“養老貸”突破3000萬元,漢壽農商行發放金額超1000萬元。此外,臨湘農商行、炎陵農商行、祁東農商行、桂陽農商行、桃江農商行等也均完成了首筆“養老貸”的發放。
“養老貸”究竟是什么?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這是一款針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群的信貸。銀行向客戶發放貸款,資金直達個人社保賬戶,用于補繳養老保險費,從而幫助客戶在退休后領取更多的養老金。這種產品主要面向兩類人群:一是之前未繳納過養老保險,但希望一次性補繳的客戶;二是已經繳納部分養老保險,但希望提升繳費檔次的客戶。
在貸款期限和利率方面,“養老貸”根據借款對象的年齡、繳費檔次等綜合確定,最長不超過15年,原則上借款人年齡與借款期限合計不超過75周歲,且不得進行貸款展期。多家銀行特別注明,該產品的特惠年化利率一般在3.1%~3.45%之間,且利率固定無浮動,無任何附加費用。貸款額度方面,最高額度不超過9萬元,即全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最高繳費檔次標準(6000元/年)乘以最長補繳年限(15年)。
記者還注意到,“養老貸”對個人養老金的影響因地區政策不同而有所差異。以邵東市為例,若客戶貸款9萬元,年利率3.1%,60歲辦理退休后,每月可領取養老金808.48元。歸還每月625.86元的本息后,每月剩余182.62元自由支配,比不辦理提檔補繳多領取21.62元。而在長沙市,客戶每月可領取養老金953元,歸還本息后,每月剩余可支配金額約為327元。
事實上,湖南并非首個推出類似產品的地區。早在去年,廣西就曾推出“續保貸”,主要針對臨近領取養老待遇年齡的靈活就業人員以及生活困難的城鄉居民,幫助他們解決繼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的經濟壓力。然而,該產品推出后不久便被暫停。今年,貴州、四川多地部分農商行也推出了類似的“助保貸”。6月份,余慶農商銀行就成功發放了首筆“助保貸”。
對于“養老貸”的推出,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對記者表示,“養老貸”應運而生,具有多方面積極作用。近年來,我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面雖有提升,但靈活就業居民繳費年限不足或檔次偏低,部分農村居民尚未參保。臨近退休時,補繳費用壓力大。對養老保險而言,“養老貸”能增加繳費人數和金額,擴大覆蓋面;對銀行來說,滿足客戶需求,增加信貸投放;對居民而言,可緩解繳費壓力,提升養老保障水平。
存在較多不確定性
不過,“養老貸”模式目前仍存在諸多爭議。例如,作為金融創新產品,它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面臨哪些潛在風險?適用范圍是否過于狹窄?利率優勢是否被高估?
首先,其合規性受到質疑。根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2024年2月公布的《個人貸款管理辦法》,個人貸款用于個人消費、生產經營等用途,且用途應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及國家有關政策。然而,“養老貸”是否屬于個人消費貸款,以及繳納養老保險費用是否屬于“個人消費”用途,在現行法律和政策框架內尚未明確。
“根據現行個人貸款管理制度,‘養老貸’‘續保貸’的性質較為模糊,其合規性存在較大爭議。”董希淼表示,此前,部分銀行推出的“養老貸”產品因貸款性質不清被監管部門叫停,凸顯了養老金融創新過程中合規性與政策導向匹配的重要性。
“養老貸”不僅在產品性質上存在模糊性,也面臨著諸多潛在風險。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由于“養老貸”的貸款期限較長,而社保政策在不同地區存在差異且可能隨時調整,養老金待遇也可能發生變化,再加上金融市場利率的大幅波動,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借款人的還款壓力大幅增加,甚至出現違約風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如果借款人在貸款期間不幸身故且貸款尚未還清,其子女可能會被迫承擔代償債務的責任。湖南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提醒,“養老貸”本質上是銀行推出的金融產品,屬于金融行為,與社保繳費是兩條完全獨立的路徑。這意味著一旦出現意外情況,子女可能會面臨額外的經濟負擔。
更令人擔憂的是長期信用風險。貸款周期長達10~15年,若參保人因去世導致還款中斷,可能引發壞賬風險。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高政揚表示:“低收入群體可能過度依賴貸款提升繳費檔次,而養老金待遇受政策調整影響較大,若未來養老金政策調整,可能打破還款與收益的平衡。”
“養老貸”是否存在高利率優勢也值得關注。盡管銀行宣傳養老貸具有“零負擔、零門檻”等惠民標簽,但記者對比發現其實際年化利率普遍在3.1%~3.45%之間。更關鍵的是,多家銀行明確該利率為固定利率,不會隨市場利率下調而浮動。
“今年5月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調后,長沙首套房貸利率已降至3.05%,”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養老貸的固定利率設計,意味著未來LPR繼續下降時,借款人反而要承受更高的相對資金成本。”
此外,記者還發現,“養老貸”的適用范圍較為狹窄。目前該產品僅適用于解決繳費年限不足的問題,尚無法惠及無穩定收入來源的貧困老年群體。業內人士表示:“這種產品的適用性局限,使得它無法真正惠及更廣泛的人群。”
監管仍是空白
當前,我國已邁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居民的養老需求不斷攀升,但基本養老保險在覆蓋面和保障水平上仍有提升空間。在此背景下,金融機構在養老領域的創新嘗試備受關注。
董希淼建議,金融監管部門應秉持包容性監管理念,采取柔性監管措施,積極支持并鼓勵商業銀行開展產品和服務創新。通過“養老貸”“續保貸”等創新產品的良性發展,滿足低收入群體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以及提升養老保障水平的迫切需求。
然而,金融介入養老領域的監管仍存在空白地帶。多位專家指出,當前亟待明確金融介入養老的邊界,并完善相應的監管框架。
董希淼建議,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可以對《個人貸款管理辦法》進行修訂或進一步明確解釋,將繳納養老保險費用正式納入個人消費貸款的合規用途范疇。
“同時,商業銀行應加強與地方政府以及人社部門的協同合作,進一步優化‘養老貸’‘續保貸’等產品的設計,建立資金使用的閉環管理機制,并引入商業保險等風險分擔工具。這樣既能精準服務低收入群體,又能有效防范和化解經營風險,更好地體現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董希淼稱。
高政揚認為,金融產品設計要嚴格合規,杜絕增加參保人負擔。服務對象應限定為臨近退休且繳費年限不足的群體,避免向年輕人擴散。普惠產品設計要聚焦困難群體,精準投放資源,防止政策套利。
微信編輯| 蘇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