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吸血可能有些過,更多的是戰略協同。
畢竟名義上都是為劉邦打天下。
漢二年九月,韓信請求劉邦派兵三萬,這是唯一一次史料中明確記載韓信請求劉邦援兵的記錄,也是在這次請兵的同時,制定了北擊燕、趙,東攻齊國,最后南絕楚糧的戰略方針。
九月......信使人請兵三萬人,愿以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糧道。
同年后九月,也就是閏九月,當韓信與張耳攻下代地之后,劉邦就派人收走了韓信的精兵,具體的數量,《史記》與《漢書》中均未提。
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說閼與。信之下魏破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
從史料的記載其實能看出劉邦戰況比較緊急。
即使劉邦一線戰況不利,他仍舊給韓信留下了數萬兵,以發動對趙國的戰爭,同時留下曹參配合韓信的軍事行動。
曹參跟隨韓信在鄔東打敗趙相國夏說的軍隊,斬殺夏說之后。便開始分頭行動,韓信、張耳率領士兵下井陘,攻打趙國陳余,曹參則去圍攻趙國的別將戚公。
這一戰略安排,首先可以防止戚公尾隨,與陳余形成東西夾擊之勢。
其次,掃除劉邦與韓信之間的通道,既可以防備戰略物資被斷,還能防止代地殘余勢力支援陳余。
最后,可以拔掉趙國的根據地,防止陳余跑到鄔縣收集殘兵,繼續抵抗。
鄔縣到井陘的直線距離大約210公里。
從李左車的計策“高壘勿戰,分兵絕其輜重”以及戰后韓信的反應,也可以看出,韓信的糧道是其弱點。
結果韓信是幸運的,陳余沒有同意李左車的計策,其實即便陳余同意,曹參也能夠予以增援。只不過這樣就會導致戰爭的方向走向復雜,結果也將變成未知數。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到,劉邦沒有抽空韓信,給他保留曹參作為輔助力量的重要性。
打敗陳余后,楚軍多次派遣奇兵襲擊趙地,張耳、韓信在救援的過程中趁機平定了趙國的城邑,之后再次抽兵增援劉邦,這是韓信第二次派兵增援劉邦。
楚數使奇兵渡河擊趙,趙王耳、韓信往來救趙,因行定趙城邑,發兵詣漢。
漢三年六月,劉邦自稱使者,早上趁張耳、韓信未醒,奪下軍權,這是史料中劉邦第一次奪下韓信的軍權,第三次得到韓信的兵源,也是戰勝項羽前的最后一次。
六月... ...自稱使者,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乃使張耳北收兵趙地。
奪取韓信兵權之后,劉邦接受鄭忠的建議,不再選擇與項羽正面硬剛,而是分給盧綰、劉賈將卒二萬人,騎數百去幫助并且輔佐彭越開展敵后武工隊。
劉邦開始上強度了!
之后劉邦又把曹參,曹參斬殺戚公之后又返回劉邦處,以及灌嬰的騎兵部隊派給韓信去攻打齊地。
從史料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劉邦不是在簡單的吸韓信的血,而是將資源整合,再進行合理的分配,這種再分配也如歷史的反饋一樣,得到了正面的印證。
最后一點,劉邦應對的是項羽主力的正面壓力,避免防線崩潰,這是漢軍生存的基礎。如果劉邦的正面被擊潰,項羽就可以抽身去對付其他戰線,歷史走向將再次變得不可測。
劉邦的吸血或輸血并沒有一程之規,他是根據戰略實際做出的動態調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