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寒柏)
“假山清淤”事件發生后,引發全國各地網友關注,并相繼有網友傳來他們二十年之間,在寒山別業遺址拍攝的幾組乾隆行宮假山照片。其中一張是在2006年拍攝的位于清涼池東首的一組行宮假山,巍峨挺拔,氣勢聳立。
還有一張在2016年拍攝下來的同樣的位置,但前方已露出寒山嶺文化藝術研究院法人與法螺寺合作建造骨灰堂(鶴園地宮)大殿。
這組假山周圍已被傾倒瀉滿了建筑垃圾,對照時間、地點,這座假山已被徹底拆毀。現在的原址上,建造了所謂“寒山趙宧光史跡陳列館”,以障人眼目。
寒山別業這座歷史遺存,二十年之間,正遭遇一場曠日持久的劫難。二十年以來,其遺址在有關部門的放任與縱容下,遭受持續性的破壞,文物幾乎徹底斷絕!令人痛心疾首。
更令人憤慨的是,破壞者竟以宗教場所的名義,野蠻圈占文化遺產保護區范圍,侵占國有山林資源,與不法分子勾結,以寒山嶺文化藝術研究院以“保護寒山文化”的名義,為牟取暴利,違建骨灰堂(鶴園)地宮項目,為所欲為,不惜拆毀乾隆行宮遺跡,造成既成事實。國有林地上的文化遺產保護區,是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豈容他人隨意侵占與破壞?宗教場所不是法外之地,這種借宗教之名行破壞之實的行為,不僅違背了宗教倡導的向善理念,更是對法律法規的公然踐踏。
正因為長達二十年的縱容不管,讓法螺寺負責人更加肆意妄為,今年4月8日,破壞者更是變本加厲,妄圖向北再次圈占國有林地,于是,以“清淤”的名義,動用大型吊機、挖掘機欲對清涼池旁的清代乾隆行宮假山進行拆毀。在吳中區林場已給勒令其停工的情況下,寺院負責人依然頂風作案,連夜拆毀這座布局獨特、掇山工藝極高的假山。一夜之間,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毀于高唱弘揚江南文化的蘇州,毀于人們的眼皮底下,讓人扼腕嘆息。
面對如此惡劣、暴力的破壞文化遺產行為,文物保護志愿者依據《文物法》進行舉報,然而卻四處碰壁,申告無望。在萬般無奈之下,蘇州市第十一屆、十二屆政協委員,蘇州花山風景區創辦人,寒山別業遺址新時代守護者陳慧中,在掌握大量相關證據的基礎上,持續在網上發帖,披露事件的真相,希望能夠引起社會的關注。寒山別業遺址持續被破壞事件,引起了主要領導的關注,并作出相關的批示。
這本該是事件迎來轉機的時刻,社會公眾期待有關部門能夠迅速行動,查明真相。但現實卻給了大家沉重一擊,自“假山清淤”事件,已經過去一百多天,公眾始終沒有看到調查報告與處理結果。這種不作為的行為,不僅讓文物保護法志愿者心寒,更讓社會公眾感到不解與質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