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姆會員商店一款售價22.8元的2公斤裝“農夫山泉純透食用冰”引發熱議。
有消費者算了一筆賬:凍制2公斤冰塊大約需要4瓶500毫升的農夫山泉瓶裝水,按市價計算成本僅8元左右,而山姆的定價卻高出數倍。
面對質疑,山姆客服回應稱,該產品采用“24至32小時超低速凍結工藝”,冰晶結構更致密,融化速度比普通冰塊慢20%,適合戶外露營或調酒等場景。
然而,消費者似乎并不完全買賬,爭議的焦點在于:這樣的工藝提升,是否值得近4倍的溢價?
事實上,市場上普通食用冰的成本大約在0.5元/公斤,而山姆的這款冰塊單價高達11.4元/公斤,溢價超過20倍。有業內人士指出,超低速凍結工藝雖然能提升冰塊品質,但實際融化速度的差異可能遠低于宣傳的20%。此外,該產品由農夫山泉專供山姆,屬于渠道定制商品,消費者幾乎沒有替代選擇,這也讓部分人質疑山姆是否利用會員制優勢抬高價格。
支持者則認為,這款冰塊解決了家庭自制冰易碎、融化快的問題,尤其適合追求便捷的高收入人群。山姆的會員中,63%家庭月收入超過3萬元,他們對價格的敏感度較低,更看重品質和體驗。有消費者反饋,這款冰確實比自制的更耐用,尤其在制作冰咖啡或調酒時效果更好。但反對者反駁稱,類似的不規則冰塊完全可以用硅膠模具低成本復刻,而所謂的“慢融”效果在實際使用中并不明顯。
這場爭議背后,也反映出零售行業企業越來越喜歡用“技術敘事”為商品賦予溢價空間。然而,當工藝升級的實際效果難以被普通消費者感知時,高價是否合理就成了一個問題。山姆或許可以辯解其定位高端,但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更透明的成本公示和第三方驗證,而非模糊的營銷話術。畢竟,在信息越來越對稱的時代,僅靠“精致生活”的故事,恐怕很難長久說服精明的消費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