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兒個咱不說那三國水滸,也不聊那西游紅樓,單表一表這十二生肖里頭排行第一的老鼠——您可知道,為啥現在人們見著老鼠就喊打,連三歲娃娃都知道"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里頭啊,可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后傳"嘞!
話說當年玉帝老爺要排十二生肖,讓大伙兒賽跑定座次。那老鼠比猴兒還精,自己腿短跑不快,就蹲在老牛角上搭順風車。等老牛呼哧呼哧跑到終點,這老鼠"噌"地往前一跳——好嘛,第一名!
您說這事兒氣人不氣人?老牛當場就"哞"地一聲,差點沒把南天門給震塌嘍!可玉帝金口玉言哪能改?老鼠就這么稀里糊涂當了生肖老大。
打那以后,老鼠家族可抖起來了!尾巴翹得比旗桿還高,走道兒都橫著走。人間百姓見了它們,那叫一個恭敬——"鼠大仙""鼠老爺"地叫著,貢品擺得比祖宗牌位前還齊全。為啥?人家可是生肖頭把交椅啊!
反觀老牛家呢?哎呦喂,那叫一個慘!耕地拉車不說,老了還要挨刀子,牛肉被燉被炒被涮火鍋。老牛們氣得直跺蹄子:"俺們勤勤懇懇一輩子,咋就落得這般下場?那作弊的賊老鼠憑啥吃香喝辣?"
這仇啊,就這么結下了。牛家后代個個憋著勁兒要報仇,可老鼠多精啊?它們早把人性摸得透透的!
有一回,牛群把老鼠堵在糧倉里,眼看就要來個"牛蹄踩老鼠"。您猜怎么著?那老鼠"吱吱"一叫,突然躺地上裝死。
農夫聽見動靜進來一看——好家伙,牛在糟蹋糧食!抄起扁擔就把牛趕跑了。老鼠呢?等人都走了,一骨碌爬起來,還順走兩粒花生米!
還有更絕的。某年大旱,老鼠偷光了村里的存糧。牛群趁機告狀:"鄉親們,都是老鼠干的!"
老鼠不慌不忙,領著人找到自己洞口,里頭堆著些發霉的谷子。它抹著眼淚說:"俺們省吃儉用給大伙兒存糧,牛卻誣陷好人啊!"村民們感動得直夸"仁義鼠",轉頭把告狀的牛打了一頓。
牛族的老族長氣得直撞墻:"這賊老鼠,黑的都能說成白的!"
要說最精彩的一仗,還得數那次陰司奇遇。那天半夜,牛群追著老鼠跑,不知不覺竟隨著一群游魂跨過鬼門,闖進了閻羅殿!
牛頭馬面一看樂了:"喲,本家來啦!"再瞅見老鼠,抄起鐵鏈就要鎖。
老鼠"哧溜"鉆到判官案底下,扯著嗓子喊:"大人明鑒啊!牛群擅闖地府,該下油鍋的是它們!"
判官筆還沒落下,老鼠又躥到生死簿前,"咔嚓咔嚓"把牛家的陽壽全改成了"明日到期"。牛群嚇得"哞哞"直叫,滿殿追著老鼠跑。
這陰司里頭頓時亂了套——餓死鬼趁機偷供果,吊死鬼解了繩套看熱鬧,連閻王爺的烏紗帽都被撞歪了!
最后還是孟婆看不過眼,一勺湯潑過去。老鼠腳底抹油溜了,老牛們喝了湯迷迷糊糊回到陽間。等醒過神來——得,又讓那賊溜了!
經此一役,老牛家族徹底泄了氣。老族長嘆道:"罷了罷了,咱祖祖輩輩老實巴交,斗不過那滑頭。認命吧!"從此該耕田耕田,該拉車拉車,倒也得了個"老黃牛"的美名。
老鼠家族可得意壞了!它們蹲在房梁上笑話老牛:"傻大個兒!活該一輩子吃苦受累!"
這老鼠啊,一旦得意就容易忘形。它們變本加厲地偷糧啃衣,還編出"老鼠嫁女""鼠仙報恩"的瞎話騙取更多的供奉。
但無論如何投機取巧,本性終有一日會暴露。老鼠家族的衰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像那腌了幾年的咸菜——慢慢變味的。
起初只是偶爾有人抱怨:"奇怪,供了鼠大仙,糧倉反而見空。"
老鼠們便連夜排演了一出"鼠仙驅蟲"的大戲。它們叼著死蟑螂擺在供臺上,天一亮就吱吱叫著邀功。
人們一看:"哎呀,原來鼠大仙在幫我們除害呢!"供品反而更豐盛了。
鼠族長捋著胡須得意道:"看見沒?這些兩腳獸比牛還蠢!"
漸漸地,老鼠們的把戲越玩越大。誰家娶媳婦,它們必去鬧洞房——不是討喜糖,而是把新被子咬個稀爛。等新人氣得抄掃帚,它們就躲到祖宗牌位后頭裝可憐。
老人最忌諱這個,連忙攔住小輩:"打不得打不得,沖撞了鼠仙要倒大霉的!"
還有王員外家那回。老鼠們發現他家小少爺怕黑,每到半夜就集體在房梁上"踢踏舞",嚇得孩子整夜哭鬧。員外請來道士做法,老鼠們居然提前把符紙都啃成了鏤空窗花!
道士目瞪口呆:"這...這是道高一尺鼠高一丈啊!"
最可氣的是那年鬧瘟疫,老鼠明明傳播病災,卻裝模作樣蹲在藥鋪門口。等人來了就作揖,好像它能治病似的!等人們供上糕點,它叼著就跑——轉頭就把真藥方咬得稀爛!
俗話說"天狂有雨,人狂有禍",老鼠們作威作福這么多年,報應終于來了!
先是藥鋪掌柜發現藥方被咬,再是糧商逮住老鼠偷糧。人們一琢磨:"合著這些年災荒瘟疫,都是這禍害鬧的?"
這下可炸了鍋!掃帚、鐵鍬、搟面杖全派上用場,見著老鼠就往死里打。
這時候還只是一小部分人針對鼠族,原本它們還有機會改邪歸正,繼續在人間享福,但怪就怪它們作惡沒個度。
那年冬至,老鼠們作死作到了縣太爺頭上。它們把官印上的"正大光明"啃成了"止大光明",還往官袍里塞了滿兜花生殼。
縣太爺升堂時一抖衣裳——嘩啦啦,全衙門的人都看著父母官下了一場"花生雨"。
"反了!反了!"縣太爺氣得胡子直翹,當即貼出告示:凡捕鼠一只,賞錢三文。這下可好,全縣男女老少都成了"捕鼠達人"。
都說"壞事傳千里"。漸漸地,各地百姓都加入了抓老鼠打老鼠的行列。
連三歲娃娃都唱著:"小老鼠,真狡猾,騙了東家騙西家,今天落到我手里,尾巴吊起打哈哈!"
老鼠們這才發現,原來那些被它們耍得團團轉的"兩腳獸",團結起來比老虎還可怕。
它們想逃回天庭,卻被天兵天將用掃帚疙瘩打了回來:"玉帝有旨,禍害人間的畜生永不錄用!"
想躲進深山,又被狐貍黃鼠狼追著咬。
最后只能縮在臭水溝里,啃著發霉的谷糠,聽著遠處傳來"咚咚"的搗鼠聲。
所以啊現在這老鼠,白天鉆陰溝,晚上偷剩飯,聽見人聲就哆嗦。偶爾被追得滿街跑,還要被編成童謠笑話:"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
鼠族的老族長臨死前嘆道:"早知今日,當初不如學老牛..."話沒說完就被貓叼走了。您說,這不是自作孽是什么?
而牛群一族呢,后來在數百年的相處中,人類見家中耕牛一輩子勤勤懇懇,竟然和老牛們處成了家人好友一般深厚的關系,甚至有律法規定禁止宰殺耕牛,否則將要受到重罰,可見人界對牛族的重視。
故事說到這兒,您明白為啥"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了吧?要我說啊,這做人——啊不,做鼠也一樣:有多大頭戴多大帽,投機取巧遲早栽跟頭。
您看人家老牛,雖然排第二,可"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美名流傳千古。這老鼠嘛...咳咳,除了當反面教材,也就剩下給貓當活靶子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