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華先生走得突然,熱浪還沒褪盡,關于他晚年的種種議論已漫過心頭。最讓人唏噓的,或許是那句“不知道楊倫會不會后悔”——熱得喘不過氣的天,90多歲的老人被拉去飯店剪彩;鏡頭前,本該安享晚年的長輩,陪著兒子直播賣貨……這些畫面疊在一起,像一根扎在觀眾心里的刺。
誰都知道,楊少華先生這輩子不缺名氣,楊家更不缺那點剪彩、帶貨的錢。可90歲的身體,早已不是能隨意折騰的年紀。血管里的年輪轉了一圈又一圈,扛不住高溫暴曬,經不得連軸忙碌,最該有的,是藤椅上的搖扇,是兒孫繞膝的閑話,是“歇著”二字的踏實。
楊倫選擇了當廚師,想闖自己的事業,這本無可厚非。可把年邁的父親拽進鏡頭、推到臺前,究竟是“子承父業”的延續,還是把老人當成了流量的支點?觀眾看在眼里的,是老爺子強撐的精神,是鏡頭外沒說出口的疲憊。錢像流水,賺了還能再來,可老人的時光是沙漏,漏下去就再也撿不起來了。
現在飯店或許會追討費用,或許會有各種糾紛,但這些比起永遠失去父親,又算得了什么?搖錢樹的比喻太冰冷,可現實往往就是如此——當親情被當成變現的工具,當陪伴被簡化成鏡頭前的配合,等到人去樓空,剩下的只有滿地碎銀和填不滿的遺憾。
老人們要的其實最簡單:不是多熱鬧的場面,不是多光鮮的曝光,而是孩子能坐下來,聽他說句“今天天熱,別出去跑了”,是飯桌上遞過來的一碗熱湯,是睡前掖好的被角。這些比任何剪彩、任何直播都金貴。
不知道楊倫夜里會不會想起,父親年輕時抱著他說“長大了要懂事”;會不會想起,鏡頭下父親笑完后悄悄揉腰的動作。有些賬,用錢算不清;有些悔,錯過了就再也補不回。
只愿這世間的子女都能明白:父母的晚年,經不起“折騰”二字。陪伴的溫度,遠比金錢的厚度,更能暖透歲月。
讀者朋友們,對此,你有著怎樣獨特的觀點與看法?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分享你的真知灼見!我們一起祝福楊少華老先生一路走好!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