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木橋
紹興一家紡織小企業主看著匯率波動吞噬利潤,卻在一天內獲得200萬擔保額度完成120萬美元匯率避險,傳統三五天的流程被壓縮成一次高效的金融創新。
“以前怕麻煩、成本高,不敢做匯率避險?,F在通過外匯局平臺獲得擔保增信后,在浙商銀行的交易寶平臺線上就能簽約衍生品,省心又省錢!”紹興一家紡織服裝出口企業負責人感嘆道。就在幾天前,這家小微企業通過浙商銀行落地全國首筆跨境金融服務平臺衍生品擔保增信簽約試點業務,解決了長期困擾他們的匯率波動難題。
在金融科技被部分機構異化為“暴力催收工具”的當下,一家銀行卻將科技創新聚焦于破解小微企業和科技人才的融資困境。當一些平臺單日發送上百條催收短信轟炸借款人時,浙商銀行的創新團隊正在為沒有抵押物的衛星企業設計5000萬元純信用授信方案。
匯率避險:小微企業的“一日護航”
2025年6月30日,浙商銀行完成全國首筆 “衍生品業務擔保增信簽約”試點業務,為破解小微企業匯率避險難題提供了創新方案。
圖源:投資時報
全球經貿環境復雜多變、匯率波動加劇,外貿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日益增大。傳統模式下,企業開展衍生品交易需繳納高額保證金或資產抵押,并需在擔保公司和銀行之間來回奔波,流程通常需要3-5天。
而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務平臺的創新功能,浙商銀行紹興分行僅用1個工作日就完成了從需求到簽約的全流程。紹興一家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獲得200萬元 “匯率避險?!北:~度,成功辦理近120萬美元外匯掉期產品。
該行還推出“浙商匯利盈”專屬產品包,根據企業外幣結算賬期和風險承受能力定制避險方案,涵蓋遠期、期權等衍生品。
在理念普及方面,浙商銀行成立“匯率避險服務”金融顧問工作室,新媒體矩陣線上觸達客戶超50萬人次;全國組織培訓220余場,全面提升小微企業匯率避險意識。截至2025年6月末,該行累計為3600家企業提供匯率避險服務。
偽創新迷途:當科技淪為收割工具
當浙商銀行將創新聚焦于服務實體經濟時,部分金融機構的“創新”卻走向歧途。2025年7月,借款人洞察喵的手機在一天內收到上百條催收短信,債務逾期僅一天就遭遇通信系統癱瘓。
甜橙借錢等平臺年化利率高達39.4%,遠超過最高法院規定的15%紅線。更隱蔽的是費用嵌套策略,用戶正義喵在借款10500元后,每月被扣除155元“擔保費”,僅此一項就增加17.7%的成本。
豆豆錢等平臺宣稱擁有自主開發的VBS作業系統,將外部大數據、反欺詐引擎、決策引擎和評分模型四大模塊整合。然而實際上,這些技術更多被用于設計更隱蔽的收費陷阱和更高效的催收手段,而非真正降低用戶融資成本。
催收手段更是觸目驚心:爆通訊錄向借款人親友發送威脅信息;偽造司法文書冒充公檢法機構施壓;甚至在借款人已失聯情況下騷擾其五年前離職的人事主管。這些行為直接違反2025年3月實施的《互聯網金融貸后催收風控指引》,該規定明確每日催收電話不得超3次,22點至次日8點禁止催收。
個人信息保護形同虛設。借款人王立(化名)在點擊貸款申請后,需要一鍵同意向數十家機構開放個人信息。更令人擔憂的是,擔保公司深圳市華融融資擔保的法定代表人已被列入失信名單,股東股權遭凍結。
人才銀行:專利證書背后的信用革命
2016年,浙商銀行在全國首創 “人才銀行”服務模式,徹底顛覆了傳統銀行依賴抵押物的授信邏輯。這一創新將科技人才價值置于評估體系的核心,而非企業的固定資產或盈利歷史。
在成都國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一理念得到生動體現。這家AI衛星互聯網企業擁有100多項授權發明專利,創始人陸川是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025年3月,浙商銀行成都分行基于企業的“硬科技”屬性和高層次人才團隊,給予公司5000萬元純信用貸款授信。
同樣受益的還有希望森蘭科技。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注于變頻技術研發,獲得了浙商銀行3000萬元信用貸款,用于科研攻關和生產擴張?!霸u價模型已日漸成熟,并形成了核心競爭優勢。”深藍財經研究員在實地調研后如此評價。
經過近十年發展,截至2025年5月,浙商銀行全行服務科技型企業超3.4萬戶,融資余額超4300億元,服務高層次人才超4000戶。2024年該行新批公司授信客戶中,科技型企業占比超過30%,成為客戶轉型的主力軍。
全周期陪伴:從實驗室到資本市場的金融伙伴
浙商銀行的創新不僅停留在貸款產品層面,更構建了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2025年5月,該行推出 “善科陪伴計劃” ,從人員、場景、服務和生態四個維度陪伴科創企業成長。
在上海分行,這一理念通過 “善數科技金融平臺” 得到深化實踐。該平臺運用大數據分析能力,搭建了包含技術先進性、專利壁壘強度、市場應用潛力等核心指標的價值評估模型,將企業無形資產轉化為可量化的金融資產。
浙商銀行的產品矩陣覆蓋企業不同發展階段:初創期可憑人才證明和商業計劃書申請最高3000萬元的 “人才支持貸”;成長期有結合研發投入動態授信的 “人才成長貸”;成熟期則提供“科創共擔貸”等綜合金融解決方案。
這種陪伴式服務成效顯著。近三年,浙商銀行已陪伴超100家企業實現A股上市、近200家企業進入上市輔導。杰華特微電子、芯聯集成、武漢長盈通光電等企業都是浙商銀行從中早期陪伴上市的典范。
金融創新的中國方向:回歸本源,服務實體
2025年7月,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正式出臺。這份文件首次系統性構建了科技金融體制的頂層設計,其核心定位在于破解長期以來科技與金融“兩張皮”的難題。
在湖北,工商銀行湖北省分行依托2021年成立的華中首家科創專營機構武漢科技金融中心,推出了 “知識價值信用貸” 。該產品依據《湖北省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實施辦法》,從創新人才、研發投入、研發活動、知識產權等維度構建評價體系,為科技企業打開“輕資產、寬信用、便利化”的融資通道。
上海農商銀行則構建了 “創投型”信貸服務邏輯,提出以投資的視角評價企業,看行業、看技術管線、看團隊、看未來。該行還打造了覆蓋“孵化—成熟”的接力培育體系,推出鑫孵貸、鑫孵擔保貸等專項產品,為孵化期企業提供貸款支持超20億元。
截至2025年3月末,上海農商銀行科技企業貸款規模超1200億元,累計服務近8000戶科技企業;服務覆蓋上海市三分之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近五成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這些創新實踐與那些將創新精力放在如何分割高額利息、設計暴力催收系統的“偽創新”形成鮮明對比。真正的金融創新應該如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那樣,通過 “以投帶研”模式加速國產替代進程,或如浙商銀行那樣,打通擔保公司、外匯局和銀行的數據通道,切實降低小微企業避險成本。
金融創新不在利息分割的刀鋒上
走過成都國星宇航的“太空風”總部,看著百項專利證書和天上運行的33顆AI衛星,浙商銀行的金融顧問們知道,5000萬純信用授信是一場基于人才價值的豪賭。而紹興紡織廠老板手機里那個一天內辦完匯率避險的交易寶平臺,背后是打通擔保公司、外匯局和銀行的數據通道。
在暴力催收短信淹沒借款人手機的同一天,浙商銀行的金融顧問正在為第221場匯率避險培訓調試設備。兩種創新,兩個方向:一邊將技術異化為收割工具,一邊把金融煉成陪伴企業成長的陽光。
當七部門聯合印發的科技金融新政策提出設立總規模1萬億元的“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時,資本的流向已昭示未來——真正的金融創新不在利息分割的刀鋒上,而在服務實體的土壤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