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國宴廳的水晶燈下,特朗普舉起酒杯對五位非洲總統微笑:“關稅?你們‘不大可能’需要擔心這個。”而桌下的另一只手,卻將一紙接收第三國移民的協議推到他們面前。
7月9日,特朗普在白宮鋪開紅毯,宴請利比里亞、塞內加爾、加蓬、毛里塔尼亞和幾內亞比紹五國總統。這場被美媒稱為“礦產特別峰會”的午宴,表面探討貿易與安全,實則亮出赤裸裸的交易邏輯:用關稅豁免換礦產通道,以政治庇護換移民接收。
當毛里塔尼亞總統加祖瓦尼列舉本國稀土、錳、鈾資源時,特朗普當場拋出一枚“定心丸”——五國“不大可能”被納入8月1日生效的全球加稅名單。輕描淡寫的三個字,背后是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礦產博弈。
礦產誘惑:非洲寶藏成博弈籌碼
五國絕非隨機選擇。加蓬供應全球22%的電池級錳礦,毛里塔尼亞沙漠下埋藏著百萬噸級稀土,幾內亞比紹的磷酸鹽儲量足夠顛覆農業市場。特朗普直言這些國家擁有“寶貴的土地、偉大的礦產和石油”,更將貿易稱為“解決爭端的基石”——實則是把資源與地緣影響力捆綁銷售。
為取信非洲領導人,特朗普甚至搬出“外交成績”:聲稱斡旋了盧旺達與剛果(金)沖突。然而分析人士戳破真相:該協議只為打通剛果東部鈷礦運輸線,連主要武裝組織都拒絕承認其效力。
更諷刺的是,美國一邊拉攏礦產國,一邊卻對非洲揮舞關稅大棒。南非等36國正面臨最高50%的懲罰性關稅,而受邀五國能暫時豁免的唯一原因,只是他們坐上了特朗普的談判桌。
關稅籌碼:一場精心設計的脅迫游戲
“不大可能征稅”的承諾,實為懸在五國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特朗普團隊深諳心理戰術——用模糊措辭制造持續焦慮,迫使非洲國家不斷加碼礦產讓步。這種策略已在越南見效:該國通過妥協將輸美關稅從46%壓至20%,成為特朗普口中的“合作樣板”。
美國的要價遠不止礦產。席間特朗普明確提出:要求五國接收被美國驅逐的非本國移民。就在本月,南蘇丹已“示范性”接納8名來自古巴、老撾等國的移民,盡管該國正深陷內戰與人道危機。這種將人道責任轉嫁脆弱國家的行徑,連美國法官都斥責“違憲”。
非洲困境:兩難中的生存智慧
面對美國交易,非洲領導人展現出務實姿態。利比里亞總統博阿凱強調要成為“貿易伙伴而非援助接收者”,幾內亞比紹總統恩巴洛更稱這是“經濟良機”。但光鮮表態背后是殘酷現實:美國已解散國際開發署,對非援助暴跌90%,利比里亞等依賴援助的國家財政瀕臨崩潰。
非洲國家的應對堪稱“鋼絲舞”:加蓬在洽談稀土合作時,仍邀請中企修建公路網;塞內加爾參與白宮峰會的同時,正推進與中國共建5G通信項目。尼日利亞學者直言:“我們學習與所有大國共舞,但絕不做提線木偶。”
白宮午宴結束當晚,幾內亞比紹的稀土勘探隊收到美資企業合作邀約;而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的港口,中國工程師正在調試新到港的龍門吊。這場礦產爭奪戰的高潮,恰暴露美國戰略的深層矛盾:一面用關稅大棒敲打非洲,一面又指望他們成為對抗中俄的盟友。
特朗普的“交易藝術”在非洲遭遇無情解構:當中國用全產業鏈模式(鐵路+港口+電站)綁定資源合作,俄羅斯以免債+軍援換取安全支點,美國“關稅豁免+接盤移民”的籌碼顯得如此單薄。非洲開發銀行最新報告顯示,中非貿易額已是美非貿易的4倍——這不是援助的勝利,而是合作模式的碾壓。
水晶燈熄滅時,五位總統的行李箱已塞滿礦產合作協議。但歷史終將證明:礦產或許能被買斷,人心卻永遠無法交易。#優質好文激勵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