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業大學(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JFU),簡稱 “南林”,是國家 “雙一流” 建設高校、江蘇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 A 類高校,以林科為優勢,理、工、農、文、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被譽為 “林業人才的搖籃”。學校現有新莊、白馬、淮安三個校區,占地 3046 畝,全日制在校生 3.6 萬余人。
一、歷史沿革與學科布局
學校肇始于 1902 年的三江師范學堂和 1910 年的金陵大學堂,1952 年由南京大學森林系、金陵大學森林系合并成立南京林學院,1985 年更名為南京林業大學。歷經 120 余年發展,形成以林業工程、林學為核心的學科體系。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林業工程、林學獲評 A+,風景園林學獲評 A-;工程學、化學等 7 個學科進入 ESI 全球前 1%。2024 年成立竹業研究院,推動林業與碳中和技術深度融合,新增智能感知工程等前沿專業,構建 “林業 + 智能 + 生態” 學科群。
二、科研實力與平臺建設
學校建有林木遺傳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森林食物資源挖掘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等 6 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在林木遺傳改良、生態修復等領域成果卓著:曹福亮院士團隊培育的 “南林 895 楊” 推廣面積超 3000 萬畝,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十四五” 期間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9 項,授權發明專利 2274 項,發布《生態林業藍皮書》等智庫成果 40 余篇,其中 7 份獲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2021 年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聚焦林業碳匯與生物質能源開發,相關技術應用于長三角生態修復工程。
三、師資力量與人才培養
學校擁有專任教師 2030 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 2 名、發達國家工程院院士 1 名、國家級人才 38 人,形成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3 個。人才培養注重 “林業 + 實踐” 復合模式,設立梁希實驗班實施本碩博貫通培養,開設 “森林智能監測”“碳中和技術” 等前沿課程模塊。與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聯合舉辦 “3+2”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可獲中外雙學位。2025 屆畢業生平均月薪達 5700 元,林業工程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率超 96%,部分科研崗位年薪突破 18 萬元。
四、國際交流與社會服務
作為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學校與全球 20 多個國家的 100 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在澳大利亞、南非設立海外研究中心。依托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參與長江大保護、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年承擔科研經費超 15 億元。王浩教授團隊研發的 “丘陵山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技術” 應用于全國 12 個省份,治理面積超 200 萬畝,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地球衛士獎” 提名。
五、校園文化與學生發展
校園以 “生態文明” 為魂,建有林業遺產博物館、梁希廣場等文化地標,開設 “森林美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學生活動豐富,“全國大學生綠植領養”“生態保護創新設計大賽” 等品牌活動影響力廣泛,原創話劇《梁希》入選國家藝術基金項目。2025 屆畢業生春季招聘會吸引 300 余家用人單位,總體就業率達 95.8%,主要服務于林業、環保、新能源等領域。
六、未來愿景
展望未來,學校將以 “雙一流” 建設為引領,深化林業工程學科全球卓越地位,推進 “智能 + 林業”“碳中和 + 材料” 等交叉學科發展。依托白馬校區現代林業創新港,構建 “林業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動林業數字化轉型,努力建成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為美麗中國建設和全球生態治理貢獻南林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