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記者從陜西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四五”以來,全省高校簽訂技術合同7.1萬項、成交金額377.08億元,年均增長率超20%,高校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能力穩步提升。
高校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進一步凸顯。2024年,陜西高校在研國家級科技項目1.1萬項。在最新一屆國家科技獎評選中,陜西高校15項通用項目獲獎,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創歷史新高。
持續深化“三項改革”,放大秦創原效能,全省整合高能級科研平臺團隊661個,組建“傳感器與物聯網”“石油化工”等一批重點產業鏈和學科鏈協同創新聯盟。2024年,陜西高校承擔企事業單位科研委托經費超80億元,其中理工農醫類科研委托經費連續5年位居全國第四;以科技成果作價入股創辦科技企業2310家。
西安交通大學牽頭聯合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省內外龍頭企業共同建設創新港學院,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示范區。目前,全省已有32所高校853名教師申請參與聯合研發,1217名研究生申請聯合培養,247項成果申請入駐轉化。
陜西省教育廳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持續完善高校科技創新機制,與陜西省科技廳等部門聯合實施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等試點,形成了激勵創新、促進轉化的政策體系。
全省先后增設政企聯合資助項目、秦創原“總窗口”項目,組織校企“揭榜掛帥”,加強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攻關,近4年設立服務地方項目444項;支持校企、校所等聯合共建高校重點實驗室57個、工程研究中心138個;組建一批重點產業鏈和學科鏈協同創新聯盟。
陜西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陜西已連續舉辦8屆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對接會,挖掘高價值科技成果1000余項,推薦入選“春種”基金項目200余項;認定省級大學科技園14家;打造1600余人的高校三級技術經理人隊伍。
在秦創原建設和“三項改革”牽引下,全省高校持續優化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鏈路,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記者 呂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