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前幾天,我的老大哥張工給我發了一個視頻,內容主要是吐槽煙臺火車站的設計不合理,導致大風大雨天時,旅客像是在“風洞實驗室”里穿梭。(如上圖)
據媒體報道:2023年7月25日 煙臺遭遇暴雨天氣時,就發生過一對母女在火車站的二樓平臺上被大風吹倒,旅客和乘務員合力救助的事件。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聊聊煙臺火車站的設計到底有沒有“缺陷”,為什么會被網友戲稱為“風洞實驗室”?
02
項目溯源
煙臺火車站從建筑造型來看,效果并不差,而且還可以說是相當前衛。
我查資料之后發現,火車站的方案是一家叫做 日本株式會社昭和設計(SHOWA SEKKEI)的日本公司設計的,在他們的網站上還能檢索到該項目。(如下圖)
而項目最抓人眼球的設計就是中間的“巨型拱門”及造型像兩翼的站房,象征著城市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據說這個拱門一共用了約1500噸鋼材。
從媒體的報道來看,煙臺火車站又被稱為“城市之門”、“開放之門”,建成之后能滿足未來50年客運需求。所以中間的拱門是透空的、沒有圍護結構,可能也是寓意開放吧。
這個項目當時(2000年)是煙臺市重點工程,并進行了國際招標,日本株式會社昭和設計是中標單位。
2007年9月,火車站改造正式開工,經過近兩年的施工,2009年8月16日新火車站正式建成通車。
03
問題分析
硬幣總有兩個面,而事物也一樣。
當時設計最引以為傲的 “ 巨型拱門 ” ,恰恰成了現在旅客們吐槽最多的點。
不知道有多少旅客在惡劣天氣下在這個拱門穿梭,也不知道有多少旅客在心里暗暗問候設計師全家。還有網友呼吁把 “ 城市之門,開放之門 ” 給堵上,這是萬萬使不得的。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個巨型拱門為什么會成為網友心目中的”風洞實驗室“的?
伯努利原理
伯努利原理是流體力學中的一條基本原理,它由瑞士流體物理學家丹尼爾·伯努利在1726年提出,其實質是理想流體的機械能守恒。在理想條件下,同一流管的任何一個截面處,單位體積流體的動能、勢能和壓力勢能之和是一個常量。
正因為單位體積的流體動能、勢能和壓力勢能之和是一個常量。所以當風從大口進入這個馬鞍形的拱門之后,由于管徑突然變小,導致了風速突然變大。(如下圖)
這種兩側大、中間小的通道結構,勢必會加大風速,那到底會加大多少呢?
我找到了一個數據,大家不妨看看。(如下表)
所以文章開頭,那對母女被大風吹倒,也就有理論依據了。
地理位置
這個馬鞍形的巨型拱門除了伯努利原理作用之外,其實還受到項目地理位置的作用。因為煙臺靠海,而煙臺火車站幾乎就是在海邊,一眼就能看到海。(如下圖)
而根據《建筑結構荷載規范》查詢,煙臺市10年一遇的風荷載是0.40KN/m2,結構設計一般取50年一遇的風荷載。 這個風荷載是煙臺市區的 2.57倍,就算在山東各城市中也算中等偏大的。(如下圖)
正是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建筑造型,才導致了煙臺火車站成了網友心目中的”風洞實驗室“。
不知道有多少網友想把拱門的兩頭給堵上啊,這不是有位山東的兄弟就給出了改進方案。(如下圖)
一看這設計圖,我就知道這位叫做林為軍的哥們是懂建筑的,中間的這個玻璃體不僅考慮了后退處理,還考慮了與頂部脫開。
這樣處理的好處是“城市之門”還是門的造型,“開放之門”也沒有完全堵死。但是這位朋友忽略了一點:這個二層平臺,很大的一塊區域是禁止上人的。(如下圖)
因為這個玻璃頂是作為一樓的采光用的,所以常年都是用欄桿圍起來的。這當然也是旅客們吐槽比較多的一個點。
以上就是煙臺火車站在設計中存在的一些“爭議”。從最近的新聞來看,煙臺火車站剛進行了一輪改造,但是風洞問題,似乎沒有得到改善。(如上圖)
05
通病問題
如果說將煙臺火車站的巨型拱門兩頭堵上,是不是問題就解決了呢?
其實也未必,因為我還看到網絡上大量吐槽天津西站的。
而天井西站也是一個拱頂,而且兩頭是封閉的,所以不存在穿堂風的問題,也不應該存在夏熱冬冷的問題。
那為什么會被網友吐槽呢?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問題卻出在這個 玻璃 頂棚上,網友們昵稱它為“蔬菜大棚”。
大家都知道蔬菜大棚吧,為了植物能更好的生長,這就是一個“溫室效應”。但是人受不了,特別是夏季,即使開了空調,室內還得打傘。(如下圖)
可能火車站方面后來也發現了問題,就在玻璃頂上又增加了一層遮陽布,等于是在蔬菜大棚上整體加了一層。這樣更美觀,但有沒有解決問題不得而知。(如下圖)
這樣的情況其實不是個案,上海南站也碰到了類似的問題。即使是在設計伊始裝了遮陽布,但是天一熱,旅客照樣在室內打傘。(如下圖)
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需要建筑師們考慮的課題。如何在大跨度的大型公建中,既要考慮自然采光,還要考慮節能環保,更要關注使 用者的體驗?
06
結束語
火車站是一個城市的門戶,會給到這個城市的旅客留下最直觀的感受。如果第一印象不好,即使再“歡迎您”,人家也不會再來了。
不管是煙臺火車站,還是天津西站,亦或者是上海南站,都面臨相同的問題:如何提升旅客的滿意度?
以前我們的生活水平低,所以能忍就忍忍過去了;而現在隨著物質水平的豐盛,年輕一代對于體驗的要求大幅度提高。再加上社交媒體越來越發達,任何的問題一經推波助瀾馬上成為熱點新聞。
所以,如何提升大跨度公共建筑的客戶體驗問題,將成為建筑師和公建管理方的新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