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職生到雙一流高校研究生需要多久?溫州學子李邦偉用7年時間交出了答案——從溫州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課堂到浙江工業大學機械專業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他不僅走完了這條逆襲之路,更一路將國家獎學金、省政府獎學金等榮譽“收入囊中”,活成了老師口中“把每一步都走扎實”的榜樣。
職高選擇:看清短板后的主動出擊
“當時中考成績其實能上甌海二高,但我太清楚自己的短板了。”回憶起六年前的選擇,李邦偉笑稱自己是“主動轉向”。初中時文科成績薄弱的他,深知普高升學賽道對自己并不友好,“與其在文科上硬耗,不如去職高學門扎實的技能。”
就這樣,他走進了溫州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184班。“班主任許笑笑老師和方政老師常說,‘在更高的平臺會遇見更優秀的人’,這話我一直記著。”入學不久,李邦偉就定下了“考本科”的目標,把課堂上的汽車構造、機械基礎等專業課學深學透,課余時間則嚴格規劃學習節奏:“每天背多久專業課、做多少數學題,都列在本子上,完成一項劃掉一項。”
這份自律很快有了回報。中職三年,他不僅練就了扎實的汽車維修技能,更以周為單位復盤學習、針對性補短板,最終在高職考中以 555 分的成績斬獲全省第一。“現在想想,那會兒就像‘龍場悟道’,突然就想努力了——既然選了這條路,就得做到極致。”他笑著說。亮眼的表現讓他接連拿下中職階段的國家獎學金和和仕汽車獎學金,成了校園里的“獎學金常客”。
本科進階:獎學金拿到手軟的 "全能型" 學子
進入寧波工程學院汽車服務工程專業214班后,李邦偉的“學霸屬性”愈發凸顯。“高中的專業課基礎太重要了,大學學汽車理論、汽車服務工程時,很多概念一看就懂。”他延續了中職時的學習節奏,同時積極投身學科競賽,拿了不少學科競賽獎項。
“高數老師王海亮說:‘職高上來的絕不比普高生差’,這話給了我很大底氣。”在老師的鼓勵下,李邦偉不僅專業課成績穩居前列(績點始終保持在前5%),還在學科競賽中鍛煉協作能力——“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團隊里分工、溝通、互補,才是解決復雜問題的關鍵。”
過硬的綜合表現讓獎學金再度“找上門”:本科期間,他先后斬獲國家獎學金、省政府獎學金,外加校級三等獎學金。“獎學金要求可不低,績點、國家級競賽獎項、體測80分以上、德育優秀,一樣都不能少。”李邦偉坦言,這些硬指標反而成了鞭策自己全面發展的動力。
考研沖刺:研友同行的“穩扎穩打”
“進入本科不久,我就想考研究生了。”李邦偉將目標鎖定在浙江工業大學,“考慮到自己的英語、數學基礎,以及未來想在杭州、寧波發展,浙工大是最適合的選擇。”
備考之路并非孤軍奮戰。他和高中同學潘凱鑫等組成“考研搭子”,“大家定期討論進度、分享難點,誰也不落下。”學習計劃更是精細到每日:前期每天安排1——2節數學課、背單詞,穿插跑步鍛煉;暑假后逐步增加到每天12小時學習時長,每周留1——2天休整。“政治靠聽課刷選擇題,英語死磕單詞和真題,數學刷題后反復啃錯題,機械原理就自己畫圖推導公式。”
高強度學習中,李邦偉有個特別的解壓方式:“飯后看余華老師的訪談,他講年輕人的迷茫和堅持,總能讓人靜下來。”這份沉穩讓他順利通過初試,復試時面對多本專業書也從容不迫,最終成功上岸浙工大研究生。
老師眼中的"實干派"
“在溫職專讀書時,邦偉一直擔任班級團支書,他始終踐行‘要善良、有原則、不將就’的班訓。”溫職專的班主任許笑笑老師提起他就贊不絕口,“他不吝分享寶貴經驗,傾囊相授于同學和學弟學妹;他做事心定志堅,責任感強;他目標清晰明確,篤行不怠。正是這些優秀的品質,支撐他不斷突破!”
如今,即將踏入浙工大校園的李邦偉,又給自己定下了新目標:“研一爭取發表文章,研二多參與項目,把專業學深學透。”回望從溫職專到浙工大的路,他說:“一是自信心,我相信我自己能做好我想做的事情;第二點是有執行力,有了目標后我會付諸實踐;第三點是不再那么急躁了,無論是對于身邊的人或者身邊發生的事情。”
來源:溫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