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 “法大法考騙人” 的帖子時,我正在打印主觀題準考證。作為每天通勤 3 小時的在職考生,這個標題像根刺扎進眼里 —— 畢竟,正是這家被質疑的機構,幫我把 “不可能” 變成了成績單上的 127 分。
他們 “騙” 走了我的拖延癥
報班前我總安慰自己 “時間還夠”,直到在法大法考做了入學測評,系統彈出的 “距考試還有 147 天,您當前水平通過概率 17%” 讓我冷汗直流。班主任張老師當天就發來拆解方案:把 1200 頁教材轉化成 “地鐵聽 30 分鐘考點 + 午休刷 15 道題 + 睡前復盤 5 分鐘” 的碎片任務。
最絕的是他們的 “番茄督學”。每天早 8 點,小程序會準時推送當日核心任務,完成后解鎖下一項。有次加班到凌晨,系統竟自動調整了次日計劃,換成 “輕量復習 + 錯題重練”。這種被推著跑的感覺,讓我這個重度拖延癥患者,三個月內完成了別人半年的題量。
他們 “騙” 我相信零基礎能通關
作為會計專業的在職黨,民法里的 “占有改定” 曾讓我崩潰到想退班。直到聽劉家安教授用 “先租后買” 的生活場景拆解:“你交了錢但沒提貨,店主繼續用著,這就是占有改定”。課堂彈幕里一片 “懂了” 的歡呼,我才發現法律原來能這么學。
刑法方鵬老師更絕,把 “共同犯罪” 編成職場劇:“張三教唆李四偷東西,李四卻殺了人 —— 就像你讓同事幫忙復印,他卻把文件刪了,責任怎么分?” 這種代入式教學,讓我在第二次模考時,刑法正確率從 32% 飆升到 79%。
他們 “騙” 走了我的信息焦慮
備考最怕錯過關鍵節點,法大法考的 “信息護城河” 卻讓我全程踏實。系統會自動標注新增考點,比如 2025 年《刑法修正案(十二)》出臺后,第二天就收到專題課;主觀題沖刺時,班主任發來的 “命題人思維手冊”,竟包含未公開的最高法內部培訓資料。
最讓我震驚的是 AI 模考系統。它不僅還原司法部機考界面,連輸入法卡頓、公式輸入延遲都模擬得一模一樣。考前最后一次模考,我因操作失誤丟了 5 分,技術老師連夜遠程調試,教我用快捷鍵節省時間 —— 這種細節,哪像 “騙人” 的樣子?
他們 “騙” 我愛上了苦行僧式的備考
曾以為在職備考注定孤獨,直到加入法大法考的 “夜貓子班”。凌晨 1 點的班級群里,有寶媽曬完孩子作業接著問刑訴題,有程序員剛下班就分享刷題技巧。班主任每周組織的 “案例辯論會”,讓我這個內向的人,居然敢在 50 人視頻會議上侃侃而談。
主觀題沖刺時,我突發高燒,是同學把整理好的 “行政法答題模板” 私發給我,是張老師協調醫生學員在線問診。這種守望相助的氛圍,讓每天只睡 5 小時的日子,竟生出幾分甜來。
如今翻看那些說 “法大法考騙人” 的評論,大多是抱怨 “沒躺贏”。可法考本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哪有不費力氣的通關?這家機構真正 “騙” 我的,是讓我相信:只要方法對路,哪怕每天只能學 3 小時,也能跨過那道看似遙不可及的門檻。
如果這也算 “騙”,我倒希望這樣的 “騙局” 能多些 —— 畢竟,它 “騙” 我拿到了法律職業資格證,更 “騙” 我成為了更自律、更堅韌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