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雄鄚路二期工程短短15公里既架橋又繞彎
避開四處遺址,為千年文脈讓路
縱覽客戶端訊(河北日報記者周聰聰、姜艷)雄安新區總體規劃里的一條直線公路,落地時卻架起了橋、繞了個彎。7月10日10時18分,隨著燕南長城大橋第一片箱梁穩穩落下,雄安新區雄鄚路二期工程迎來重要節點。通過大橋飛跨和東移繞行,這條短短15公里公路避開四處遺址,為千年文脈讓路。
7月10日10時許,雄安新區雄鄚路二期工程燕南長城大橋首片箱梁正在架設。 河北日報記者 李東宇攝
在總體規劃中,雄鄚路北起雄縣縣城,南連鄚州鎮,串聯起白洋淀淀南、淀東與新區主城區,是一條填補新區南北主干道空白的重要通道。
然而,2019年9月,當雄鄚路二期工程設計提上日程,設計師們卻大吃一驚??傮w規劃中,這條不長的路要穿過燕南長城遺址、鄚州廟遺址、古州城遺址和鄚州城遺址。
“這四處遺址貫穿雄安從戰國到明清的千年文脈。”雄安新區建設和交通管理局綜合交通處負責人張志學介紹,燕南長城比秦長城早100多年,是燕文化的標志性遺存;古州城、鄚州城展現著古代農耕、漁獵與游牧文明的交流碰撞;鄚州廟則在明清時期享有“天下大廟數鄚州”的美譽。
如果直線穿行,必然會對遺址造成巨大破壞;若是避開遺址,則要面對成本增加、施工復雜、工期延長等諸多難題?!袄щy再大,我們也必須保護好雄安新區千年文脈。”張志學說,歷時5年時間,經過多方論證,他們終于拿出兼顧建設與保護的“跨一繞三”方案。
“燕南長城遺址東西綿延500余里,呈線狀分布,與南北向道路形成大角度交叉,無法平面避讓?!睆堉緦W說,因此,綜合考量工程經濟性、施工難度等因素后,設計團隊提出599米橋梁上跨方案。為了給考古研究預留空間,設計團隊還在遺址南北兩側各留出50米保護距離,在構建通途的同時為千年文脈撐起一把“保護傘”。
對于鄚州廟遺址、古州城遺址和鄚州城遺址,鑒于它們是塊狀分布,設計團隊采用繞行避讓方案,在經過這三處遺址時,將線路東移約1000米。
鄚州廟遺址雖尚未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但同樣被優先保護。鄚州廟遺址與東邊雄商高鐵之間僅有60多米的距離,在這個“夾縫”中穿行的雄鄚路二期工程,既要實現雙向六車道,還必須和高鐵保持安全距離。為此,設計團隊與鐵路、文物等部門多次溝通方案,最難時,十多天就要開一次會反復論證,就是為了守住遺址“紅線”。
“雖然現在的工程造價比原來高出不少,但這是必須的選擇?!睆堉緦W說,未來之城在拔節生長中,始終注重文化保護傳承,努力做到不留任何歷史遺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