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斯終于走了,還是在一個有點“魔幻現實的操作里告別鹽湖城,這一筆1換3的交易,表面上是快船補強、爵士放手,實則又一次把NBA的“擺爛哲學擺上了桌面,快船、爵士、熱火三隊攪在一起,各自算盤打得噼啪作響,不過最抓眼球的,還是科林斯在爵士的尷尬境遇和這樁操作的背后心思。
先說數字,科林斯上賽季在爵士打了40場,球隊一共贏了17場,其中有12場是他在場,那意思很直接——只要他能打,贏球概率就翻倍,哪怕整體戰績依然難看,可這效率真不賴,ESPN記者Tim MacMahon那句“爵士必須用傷病理由雪藏科林斯,不然影響擺爛,看著像段子,其實是赤裸裸的聯盟現實,科林斯場均19分8.2板,命中率三項都亮眼,正負值-0.4是隊內第一,很難說一支真心想贏的球隊會舍得放走這種即戰力,爵士的算盤,八成沒人會真的看不懂。
擺爛這詞,NBA球迷耳熟能詳,爵士這操作更像是“明牌,明知道科林斯打得好,勝場數卻不能多,不然樂透簽就懸了,這不是第一次聯盟有這種“自廢武功式管理,想當年76人“過程論擺爛多年,才換來恩比德、西蒙斯和一波選秀紅利,爵士現在這路數,幾乎是復刻,只不過這回連遮羞布都省了,科林斯成了犧牲品,樂福和李凱爾加1個次輪簽,怎么看都不像是等價交換,爵士最后還得省下一大筆薪資空間,說白了,贏球不如省錢,這算盤打得也真夠徹底。
再看快船這邊,鮑威爾和一個次輪簽送走,換來科林斯,說是“2換1,其實背后還有更大的野心,快船過去幾年一直在“豪賭窗口期,萊昂納德和喬治健康時無限風光,可現實是輪流傷病、季后賽拉胯,管理層憋了一肚子火氣,這回引進科林斯,外加2年1800萬簽下大洛佩斯,續約巴圖姆,明擺著要再搏一次,等著太陽買斷比爾——如果比爾真來了,快船紙面陣容會不會又成“奪冠熱門?但別忘了,紙面陣容和實際效果,中間隔著一座洛杉磯山脈,快船的傷病魔咒和團隊磨合問題,真不是一兩個拼圖能解決的,鮑威爾雖然防守端有短板,但進攻端火力和替補席上的爆點,不是誰都能輕易取代,科林斯能頂上多少,還得看泰倫盧的調教和隊內氣氛。
至于熱火,悄悄撿到鮑威爾,打法剛好契合斯波教練的體系,鋒線補強到位,季后賽經驗豐富,雖然這筆交易熱度不及快船和爵士,但實際上算是悶聲發大財,熱火向來擅長用“性價比拼陣容,鮑威爾若能穩定輸出,說不定下賽季又能在東部搞點大新聞。
問題來了,科林斯到底適不適合快船?理論上是沒毛病的,空間型內線、吃餅能力強、護框兇狠,三分也有進步,正好彌補快船在四五號位上的不穩定,不過快船歷史上最不缺的就是“紙面豪陣,最缺的反而是化學反應和健康,科林斯能不能適應洛杉磯的輿論和更高的比賽壓力,這一點很多人心里打問號,畢竟爵士和快船的環境完全不同,爵士擺爛時沒人盯著你失誤,快船爭冠時每一個回合都能被無限放大。
再說回爵士,表面上是繼續“重建,實際上就是徹底擺爛到底,能不能靠李凱爾和選秀簽再挖到寶,全靠運氣,這種賭法,聯盟歷史上成功的有,但更多的還是“爛了多年,一地雞毛,球迷能不能忍下這幾年“擺爛苦日子,管理層心里其實也沒底,畢竟鹽湖城不是大市場,球星吸引力有限,靠選秀簽翻身,難度一點都不小。
整個交易背后,其實又一次驗證了:NBA是個精算師的聯盟,贏球、重建、控薪、擺爛,每一步都算得清清楚楚,只要目標明確,犧牲誰、得罪誰、放下臉面都不重要,科林斯只是又一個被潮水拍下的“棋子,快船則是在爭冠窗口最后再賭一次,熱火繼續他們的性價比路線,只有球迷和部分球員還在掙扎于輸贏和忠誠的幻覺。
最后一句話,快船能不能靠科林斯、比爾這些新援沖出西部,爵士能不能靠擺爛再造黃金一代,熱火能不能靠鮑威爾變身黑馬,下賽季見分曉,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只要聯盟的擺爛機制不變,這樣的“魔幻交易還會不斷出現,球迷的眼睛也只會越來越毒,哪家算盤打得響,誰才是真正的贏家,還真不好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