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超市的張大爺最近總捧著手機蹲在收銀臺后:“新聞說全球稀土中國才占36%,可美國80%的加工品還得求著咱——這到底是啥道理?”旁邊買菜的李阿姨接話:“還能啥道理?咱的礦是‘精裝房’,他們的是‘毛坯房’,能一樣嗎?”
這話說到了點子上。稀土這東西,不是比誰儲量多,是比誰的礦“好用”。中國手里的兩張牌——內蒙古的白云鄂博礦和廣東韶關的重稀土礦,就像老天爺專門留的“硬菜”,美國就算砸再多錢,也復刻不來。但這優勢里,藏著普通投資者該看懂的“蜜糖”和“陷阱”——有的股能靠礦躺贏,有的股蹭熱點早晚會露餡。
一、白云鄂博礦:挖鐵礦時,稀土就像“買一送一”的贈品
先得說清楚:挖礦這活兒,成本差能差出“白菜價”和“豬肉價”。
內蒙古包頭的白云鄂博礦,是個“雙料冠軍”——既能挖鐵礦(占全國儲量1/4),又能順帶挖稀土(全球20%的輕稀土在這兒)。這就像你去超市買排骨,老板順手送你一兜菜,幾乎不用額外花錢。北方稀土(600111)在這兒的開采成本有多低?每噸稀土氧化物(REO)不到3萬元,而美國芒廷帕斯礦呢?得先把50噸廢石刨開才能見著礦,光剝離費就占成本60%,算下來每噸成本超5萬元——比咱貴40%還多。
更絕的是“綜合利用”。包鋼股份挖鐵礦時,稀土回收率能到80%,相當于“一份工錢干兩份活”。去年包鋼光靠賣伴生的稀土,就多賺了12億——這錢賺得跟“撿的”似的。美國芒廷帕斯礦呢?除了稀土沒別的礦,挖出來的廢石只能堆著,還得花錢請人處理,光環保費一年就多花2億。
這差距就像:咱在自家后院種蘋果樹,摘蘋果時發現樹下長著草莓,順手就能收;美國得先砍倒一片森林,才能在石頭縫里找草莓,砍樹的錢比草莓還貴。全球磁材商又不傻,買北方稀土的貨,既便宜又穩定,為啥要花高價買美國的?
二、韶關重稀土礦:高端磁體的“命根子”,美國挖三尺也找不著
如果說白云鄂博礦是“家常菜”,那廣東韶關的重稀土礦就是“佛跳墻里的鮑魚海參”——缺了它,再貴的食材也做不出硬菜。
重稀土里的釹、鏑、鋱,是高端磁體的“靈魂”:新能源汽車電機里的磁體,缺了鏑,高溫下磁性會掉30%(夏天開車續航直接縮水);風電扇葉里的磁體,缺了鋱,壽命從20年縮到10年,電站老板得提前5年換設備。
更狠的是儲量差距:全球重稀土90%在中國,韶關礦里的釹含量超10%,美國芒廷帕斯礦才2%。這意味著:美國挖1噸礦才能提1公斤釹,咱挖1噸礦能提5公斤——成本差出5倍。廣晟有色(600259)守著這礦,就像握著“磁材界的芯片”,特斯拉、西門子想做高端磁體,繞不開它。
美國不是沒試過找重稀土。2023年他們在澳大利亞找了個礦,結果挖了半年,重稀土含量連0.5%都不到,最后只能關礦——這就像你想做佛跳墻,翻遍冰箱只有白菜,鮑魚海參還得向咱買,特朗普再喊“自主化”,市場也不買賬。
三、對咱的影響:有的股靠礦“躺贏”,有的股蹭熱點“裸泳”
普通投資者最該琢磨的是:這礦的差距,哪些公司能實實在在賺錢?哪些只是跟風湊熱鬧?
靠礦吃飯的,穩得像“老房東收租”
北方稀土(600111)不用多說,白云鄂博礦的成本優勢讓它“稀土價漲時多賺,價跌時少虧”。2024年稀土價跌了20%,它凈利潤還漲了15%,就因為別家成本5萬,它3萬——這就是“成本護城河”。
廣晟有色(600259)更絕,重稀土占營收60%,而全球重稀土就這么點,它漲價10%,客戶也得買(不然生產線停了更虧)。2025年一季度,它的重稀土產品毛利率飆到58%,比賣茅臺還賺錢——這就是“稀缺性溢價”。
這些公司就像小區里的“老房東”,手里的房子地段好、租金穩,不管市場咋波動,每月都能收到錢。
?? 蹭熱點的,早晚會“裸泳”
有些小公司,既沒礦又沒技術,靠買美國、緬甸的稀土加工,成本跟著國際價走。去年有家公司,從美國進口的輕稀土漲價40%,它的磁體賣價卻漲不動,毛利率直接跌了8個點,股價跌得比誰都快。
還有些公司炒“稀土回收”概念,其實回收1噸重稀土的成本比挖礦還高30%,純屬“賠本賺吆喝”。就像你撿塑料瓶賣,累死累活不如人家開礦的賺得多——這賬,市場早晚會算明白。
四、這礦的差距,藏在你每天用的東西里
別覺得這是“礦山里的事”,它就藏在你的生活里:
- 你開的新能源車,續航能到600公里,靠的是韶關礦里的鏑——讓電機在高溫下不掉磁性;要是用美國的磁體,夏天開空調續航可能只剩400公里。
- 你家屋頂的太陽能板,能抗12級臺風,靠的是重稀土磁體的“強吸附力”;用輕稀土磁體的,可能一陣大風就吹松了。
- 醫院的核磁共振儀,成像清晰無雜音,靠的是高純度釹磁體;用美國低純度磁體的,噪音大得像電鉆,病人根本躺不住。
美國不是沒想過搶這碗飯。2024年他們給MP Materials砸了4億,想建重稀土礦,結果勘探了半年,專家說:“就算挖出來,成本也得是中國的3倍,沒人會買。”——老天爺沒賞這口飯,再使勁也沒用。
最后說句實在話:買稀土股,先看“有沒有礦本”
小區里跟風買股票的王阿姨總問我:“哪些稀土股能買?”我讓她看公司財報里的“自有礦儲量”:
- 北方稀土的白云鄂博礦儲量寫了滿滿3頁紙,某小廠的“礦資源”只有一行“計劃收購”;
- 廣晟有色的重稀土產能占全國30%,某公司的重稀土業務“尚在研發”。
這倆數,比“美國稀土股漲了多少”實在多了。畢竟,稀土這生意,歸根結底是“老天爺賞飯”——手里有好礦的,就算市場波動也能穩賺;沒礦的,就算蹭上熱點,也只是“曇花一現”。
對咱普通人來說,看懂這礦的差距,不光是為了炒股不踩坑——更是明白:有些“中國優勢”,是老天爺給的底氣,別人搶不走,也學不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