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聯社消息,特斯拉“死忠粉”分析師Dan Ives因馬斯克涉政問題發出警告,遭馬斯克怒懟“閉嘴”。這一風波背后,是美國政壇正涌動的暗流。馬斯克7月5日宣布成立“美國黨”,稱要代表80%中間選民,瞄準明年國會中期選舉。特朗普覺得這事兒“荒謬”,說第三黨從沒成過事??伞懊绹h”在網上支持率不低,讓局勢多了變數。
Ives不是唯一擔心馬斯克政治動作的人。William Blair分析師把特斯拉股票評級從買入下調到持有,覺得馬斯克重返政治沒好處。對沖基金Azoria Partners的CEO也推遲了相關ETF上市,直言“埃隆做得太過分了”。知名投資者羅斯·格伯更是警告,這可能成特斯拉股價的“致命一擊”。面對這些聲音,馬斯克態度強硬,可Ives還堅持認為董事會該采取行動。
馬斯克和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黨”的成立不只是說說,馬斯克還有具體動作。他8日在社交平臺X上發文,要求特朗普公布愛潑斯坦相關文件,還確認“美國黨”會把曝光這些文件當優先事項。愛潑斯坦案牽扯廣,他的“蘿莉島”涉及不少權貴,而特朗普和愛潑斯坦關系密切,這讓外界議論紛紛。特朗普雖否認有關聯,可之前承諾公布名單卻沒兌現,如今司法部又說沒有所謂“客戶名單”,更讓人起疑。馬斯克這步棋,明顯是沖著特朗普來的。
馬斯克搞“美國黨”,背后有利益考量。特朗普推出的“大而美”法案取消電動車補貼,重創特斯拉利益,這是直接原因。兩人關系本就復雜,馬斯克曾支持特朗普,可后來因政策分歧漸行漸遠,最終決裂。馬斯克想通過“美國黨”影響政策,保護自己的商業帝國。“美國黨”要成氣候,難度不小。美國新建政黨程序復雜,得在50個州分別注冊,各州規定不一,像加州要13萬選民支持或110萬有效簽名,阿肯色州要求在上次州選舉中獲至少3%選票,“自由黨”在那花了近20年才注冊成。
馬斯克和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黨”自身問題也不少。選民基礎薄弱,不像共和黨、民主黨那樣清晰,沒深入基層。政策主張模糊,既反特朗普又和民主黨理念有重疊,容易被民主黨吸走支持者。特朗普還打算成立“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針對它,能不能扛住壓力不好說。馬斯克的資本想轉成政治影響力,也有瓶頸。美國法律規定,個人不能直接資助政黨,他再有錢也沒法直接給“美國黨”錢。他出生在南非,后來才入美國籍,按憲法不能參選總統。“美國黨”要推出誰參選,核心成員有哪些,都還沒譜。
可馬斯克也有優勢。美國航空航天局越來越依賴他的SpaceX,載人“龍”飛船很難替代。星鏈系統在軍事通信上作用大,沒了它,美國軍事通信水平會下降。這些讓美國政府不敢輕易得罪他。從利益角度看,馬斯克成立“美國黨”,是想在國會里占得席位,成為關鍵少數。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大而美”法案時,50比50平,副總統一票定音,這讓馬斯克看到了少數席位的力量。
馬斯克(資料圖)
要是“美國黨”能有幾個席位,在兩黨票數膠著時,就能左右結果,成為兩黨拉攏的對象,實現利益最大化。對特朗普來說,“美國黨”是個麻煩。馬斯克拿愛潑斯坦案說事,直指特朗普的軟肋。愛潑斯坦案本就敏感,特朗普和他關系密切,又沒兌現公布名單的承諾,馬斯克這么一鬧,無疑給特朗普添了堵,影響他的支持率。拜登這邊,美國政壇這波動蕩,對他領導的民主黨來說,也是個變數。
“美國黨”要是分流了中間選民,可能影響民主黨的選情。對此,美國前總統拜登打破沉默,指責這項預算案“不僅是魯莽的,而且是殘酷的”。拜登表示,這項大幅削減醫療補助、抬高能源費用、增加財政赤字的法案,只是為了給億萬富翁們提供巨額減稅,但事實是,勞動人民應該得到更好的待遇。可要是能爭取到“美國黨”的支持,或許能在一些議題上占優勢,只是目前還很難說。馬斯克的“美國黨”,到底能走多遠?
馬斯克(資料圖)
有人覺得難成氣候,畢竟第三黨在美國成功案例少。也有人覺得,馬斯克有錢有影響力,說不定能打破常規。不管怎樣,它的出現,已經讓本就復雜的美國政壇,更添了幾分不確定性。這一系列事件,都在顯示美國政壇內部的分歧和動蕩。馬斯克的入局,讓原本的兩黨博弈多了新變量。后續發展如何,會對美國政治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