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報導:7 月 4 日,我國離岸距離最遠的海上風電項目 —— 三峽集團江蘇大豐 800 兆瓦海上風電項目實現首批機組并網發電。
該項目位于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東北方向海域,由 H8-1#、H9#、H15#、H17# 四個場址組成,其中 H8-1# 場址中心離岸距離 80 千米,最遠點離岸距離達 85.5 千米,刷新了我國海上風電并網發電的離岸距離紀錄。
項目概況與技術突破
項目總裝機容量 800 兆瓦,共安裝 98 臺風電機組,配套建設 2 座 20 萬千瓦海上升壓站和 1 座 40 萬千瓦海上升壓站,預計今年 12 月底前實現全容量并網。
投產后,每年可生產清潔電能超 26 億千瓦時,滿足約 110 萬個三口之家全年用電需求,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 237.56 萬噸,相當于種植約 1.3 億棵樹。
面對外海涌浪大、天氣條件惡劣、海底泥沙沖刷等難題,項目團隊采用 “一機一案” 施工方案,借助自研氣象預警平臺精準鎖定施工窗口期,高峰期超 1000 人同時在海上作業,攻克了遠距離運輸、復雜海況下的設備安裝等技術瓶頸。
深遠海開發的里程碑意義
這一項目的建成標志著我國海上風電從近海向深遠海進軍邁出關鍵一步。深遠海海域年平均風速可達 9 米 / 秒以上,發電小時數顯著高于近海,具備更大的開發潛力。
項目的成功驗證了我國在深遠海風電開發領域的技術能力,為后續大規模開發積累了寶貴經驗。
產業鏈帶動與能源結構優化
作為江蘇省重點能源項目,該工程由三峽集團與江蘇省國信集團等共同出資建設,大部分風機、海纜等設備在江蘇省內制造,有力推動了當地海上風電產業鏈的發展。
其投產不僅為江蘇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提供支撐,也為我國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注入綠色動能,助力 “雙碳” 目標實現。
目前,我國海上風電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從上游制造到下游綜合利用逐步完善。
隨著技術進步和政策支持,未來海上風電將進一步向深遠海拓展,成為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支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