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慶師傅是一位老知青,他的人生經歷可說是一波三折非常坎坷。張師傅給我講述他的這段家庭情感故事時,一向性格堅強的我兩度落淚,張師傅的人生雖然很坎坷,但他很樂觀,他說他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
1977年秋天,初中畢業的張保慶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到廣闊天地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去淬煉革命意志。當時延邊地區知青下鄉的方向已經有了重大調整,基本都是在近郊或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境內的村屯插隊落戶。
圖片來源網絡(圖文無關)
張保慶和他的同學算是比較幸運的,他們被分派在距離市區十多公里遠的依蘭公社插隊落戶,他們十二名同學插隊落戶在平安七隊,隊里早就為知青準備好了吃住的地方,還安排了一位朝鮮族阿滋媽依(大嫂)幫著他們做飯。和之前下鄉插隊的知青相比,他們的居住和生活條件好了很多。特別是想家的時候,下午收工后他們幾個人就可以結伴回家,第二天起大早再趕回知青集體戶,并不耽誤參加生產勞動。
在依蘭溝里插隊落戶生活了一年多,張保慶他們學會了趕牛車,學會了犁地耙地,學會了干各種農活,也和鄉親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鄉親們的關愛和照顧令他們溫暖又感動。
1978年冬季,在平安七隊插隊落戶生活了十六個月,張保慶招工回城了,他被招工到延邊農機廠工作,當了一名學徒工。到了1983年春天,他師傅就給他介紹了一個對象,是延吉通用機械廠的一名車間工人。那個姑娘叫王艷(化名),和張保慶的師傅是鄰居,兩人一見鐘情,相處不到一年就領取了結婚證,組建了一個幸福的家庭。
幸福的時光總是那樣短暫,三年的時間似乎就在轉眼間。結婚三年了,王艷的肚子一直不見動靜,張保慶倒是沒太在意,可他的母親卻坐不住了,三天兩頭領著王艷跑醫院,到處找偏方,可沒少費周折,直到1992年初夏,王艷總算懷上了??粗矘O而泣的妻子,王保慶心里很高興也有幾分酸楚,因為之前王艷好幾次問他:“保慶,要是我懷不上孩子,你是不是就得和我離婚?”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王艷分娩時遭遇了難產,情況很糟糕。婦產科的醫生緊急會診,然后對家屬承諾,說一定爭取讓母子都平安,但要是出現萬一,關鍵時刻是保大人還是保孩子?張保慶脫口而出:“保大人!一定要讓王艷活著!”王艷卻很決絕地說:“一定要保住孩子,沒有了孩子,我也不活!”
在醫生的努力下,王艷誕下一個白胖的男孩,母子都平安??蛇^了不久,王艷產后感染高燒不退,生產后的第五天就停止了呼吸,新生兒連一口母乳都沒吃上。當時張保慶跪在醫生面前:“求求你們一定要救活她,我不能沒有她,孩子更不能沒有媽媽!我給你們磕頭了……”
醫生也無力回天,一位護士把他拉了起來,張保慶趴在王艷的尸體上號啕大哭,他的哭聲撕心裂肺,讓醫患人員無不為之動容。講述這段經歷時,張保慶師傅禁不住失聲痛哭。聽了張師傅的痛苦經歷,我心里也很難受,也跟著他流淚難過。
之后的日子,張保慶就像變了一個人,少言寡語,兩眼呆滯無神,不到一個月,他的體重就下降了十多斤。后來在親友的勸慰開導下,張保慶才慢慢從痛苦中走出來,為了幼小的孩子他必須承受一切苦痛,他不能再讓可憐的孩子沒了父愛。
1998年深秋,張保慶下崗了,失去了工作,沒有了經濟來源,當時他的兒子張思生才五六歲。兒子由于沒吃一天母乳,體質很差,始終離不開營養品,沒有了工作,孩子的營養品都沒錢買。
來不及痛苦,也沒時間抱怨,下崗后不久,張保慶就買了一輛二手倒騎驢(一種在后面蹬的三輪車),天天走街串巷賣蔬菜賣水果,雖然很辛苦,但也有收獲,不比上班掙的工資少。
走街串巷賣了兩三年的水果蔬菜,因為城管執法部門不允許流動商販到處打游擊,后來政府部門對下崗職工有了雙免政策,張保慶就到市場租了攤床,有了一個穩定的經營場所,還不用繳納稅費和管理費,比在外面走街串巷打游擊好了很多。
在市場賣菜賣水果期間,和張保慶做鄰居的一位林女士經常給張保慶幫忙,張保慶去廁所或臨時有事出去一下,都是那位女士幫他看攤,幫他賣菜收錢。漸漸地,兩個人就相互熟悉了,那位女士和張保慶同歲,她男人出國勞務時在外有了新歡,她無奈選擇了離婚,讀初中的女兒小梅(化名)跟著她一起生活。小梅比張思生大七歲,她經常到市場來幫忙,張保慶也很喜歡她。
都是單身,同病相憐,兩個人互生情愫,最終決定一起生活。
2010年秋天,張思生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延邊二中,當時在吉大讀書小梅馬上就要大學畢業了,她也贊同她母親和張保慶一起生活。令張保慶沒想到的是,他兒子張思生說啥也不同意他再婚,張思生的爺爺奶奶、姑姑小姨都做他的工作,他死活不同意,還說只要他爸給他娶后媽,他就離開這個家。
那年冬季,在眾親友的張羅下,張保慶和林女士領取了結婚證,請至親好友吃了一頓飯,兩個人就算完婚了。
圖片來源網絡
新婚當晚,發生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就在張保慶和林女士準備歇息時,張思生突然端著一盆水闖進臥室,把一盆水全都倒在了嶄新的被褥上。然后,張思生又穿著鞋跳到床上踩踏,還把被子枕頭扔在了地上。
那晚,張保慶和林女士一夜未眠,他倆一夜都在尋找張思生,張思生一夜未歸,他一個人跑到延邊醫院的走廊里,在連椅上躺了一夜。
就這樣,日子在磕磕絆絆中艱難地往前過。盡管張思生對他的繼母非常抵觸,可林女士依然掏心掏肺地對張思生好,給他買時尚的衣服,給他做好吃的,處處關心他照顧他。一次去學校開家長會,張思生還把她推出了教室,林女士也沒生氣,她堅信只要真心實意對他好,就算是再硬的堅冰也能被她的真情融化。
考慮到在市場賣菜也很辛苦,天天都要起大早去批發市場拉菜,張保慶和林女士商量了一下,他們拿出自己的積蓄,經營了一家煙酒食品超市。經營超市雖然也很辛苦,但比在市場賣菜要好很多。
小梅大學畢業后去了深圳,后來在深圳結婚成家,有了一個很好的歸屬。2017年春天,林女士到了退休年齡,有了退休金。退休金雖然不高,可不用自己交養老保險了,經濟條件自然會好一些。張思生高中畢業后也考上了吉大,大學畢業留在了長春,有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一晃就到了2022年,29歲的張思生還沒找對象,張保慶和他妻子(林女士)到處求親告友托人給張思生找對象,可張思生一個也不相看,他說不想結婚,想獨身一輩子。為此事,張保慶的頭發全都愁白了,他妻子的壓力比他還大,她擔心別人會說她這個后媽沒當好,不關心繼子的婚事,愁的她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原本漆黑的頭發也白了一半。
那年臨近春節的時候,張思生突然打來電話,他說不回延吉過年了,想去海南玩幾天。好不容易盼到了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兒子又不回來過年了,張保慶和他妻子挺失落的,也沒心思過年了。往年兒子回來過年,年夜飯都是滿滿一大桌子菜。那年的年夜飯就炒了兩個菜,提前準備好的雞魚大蝦都沒做。
那天正準備吃晚飯的時候,張思生突然背著行李回來了,看著飯桌上簡簡單單的兩個菜,他沒吱聲,把行李扔進他的房間,就到衛生間洗漱去了。
等他從衛生間出來的時候,他爸和他繼母都在廚房忙活著,冷凍的雞魚大蝦都泡在了水盆里,他繼母忙著剁排骨,他爸在打下手。他繼母還不好意思地說:“思生,我把水杯給你端到房間里去了,你先喝點水歇一會,飯菜一會就好?!?/p>
那頓年夜飯到了晚九點多才吃上,十個菜,都是張思生愿意吃的,張保慶還陪著他兒子喝了一杯。
吃完年夜飯,張保慶忙著洗刷碗筷,他妻子趕緊和面拌餃子餡,準備包餃子。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張思生吃上了熱氣騰騰的三鮮餡餃子。他雖然一直沒說什么,心里卻很溫暖也很愧疚。
吃完餃子,張思生就回到他的房間休息去了,張保慶夫妻倆洗涮完碗筷,才回房間休息。
天快亮的時候,張思生起夜去衛生間,他輕輕打開房間門,剛來到衛生間門口,只聽他父親的房間里有說話聲:“保慶,思生雖然不待見我,他能回來過年我特別高興,跟你過了這么多年,我一直努力做一個好繼母,思生從小沒媽,是個可憐的孩子,我想多給他一點母愛,可我就是做不好。現在思生都快三十了,他的婚事一天沒著落,我心里就一天不踏實。這幾年小梅寄來的錢和咱倆的退休金我都攢著呢,咱快點給孩子把房子買下來,快點給孩子成個家,我也就沒啥牽掛了……”
第二天吃早飯的時候,馬思生突然撲通一聲跪在了他繼母面前,哽咽著說道:“媽!您雖然沒給我生命,可你給了我全部的母愛,以前我犯渾,總惹您生氣,請您原諒我的不孝!媽!我愛您……”
那一刻,張保慶夫妻倆和張思生緊緊擁抱在一起,一家三口人哭成了一團。張保慶妻子的淚水就如決堤的洪水,那是十二年來的委屈,是遲來的這一聲媽感動了她,所有的恩怨和感動都化成了無聲的淚水。
2023年年末,張思生結婚了,也在長春全款買了房子買了車,他結婚的時候,他的小梅姐專程從深圳趕了回來,送上了一份厚禮,還送給她弟妹一塊浪琴手表和一個包包。
當下,張保慶夫妻倆都在長春和兒子兒媳一起生活,兒媳快要生產了,他們全力照顧著兒子兒媳的生活起居,張保慶的妻子說,她外孫大了,不用照顧了,她要保養好自己的身體,好替兒子帶孩子。
圖片來源網絡
張保慶師傅的家庭情感生活經歷就給大家講述到這吧,通過張師傅和他后老伴的感人故事,我改變了以前對“繼母”和“后媽”這兩個詞語的偏見,后媽也是媽,后媽的愛也能感天動地,我要為張師傅的愛人林女士點一個大大的贊!祝好人一生平安!
作者:草根作家(感謝張保慶師傅真情講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