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巴黎航展上,法國達索航空的展臺前,當達索CEO埃里克·特拉皮耶面對鏡頭堅稱“陣風比所有中國戰機優秀得多”時,展館里無人問津的“陣風”機型與熱火朝天的殲-10C展臺形成刺眼反差。2025年5月,印巴邊境爆發短暫而激烈的空戰。巴基斯坦軍方公布的戰報顯示,其空軍使用殲-10CE戰機一舉擊落5架印度戰機,其中包括3架法國制造的陣風。盡管印度軍方保持沉默,但社交媒體流傳的殘骸照片中,清晰可見法國制造商的標簽。法國情報官員私下證實:至少一架陣風確認被擊落,創造了這款先進戰機的首次實戰損失記錄。
達索航空的反應堪稱教科書級的危機公關失敗。CEO特拉皮耶先以“印度未通報情況”推脫責任,繼而強調“任務成功與否不取決于零損失”,甚至搬出二戰盟軍的傷亡來類比。最后話鋒一轉,突然宣稱“陣風比所有中國飛機好得多”,試圖用攻擊性宣傳掩蓋技術質疑。當“陣風”的海報在航展上遭遇殲-10CE的“面對面”布展設計,達索遭遇了更殘酷的市場回應。
中東買家直言:“實戰表現比任何宣傳都有說服力”。這種消費者覺醒直接反映在銷售數據上:印度購買“陣風”的全包合同單價高達2.3-2.9億美元,而殲-10CE僅售5500萬美元。更令法國軍工焦慮的是,傳統客戶開始動搖。印尼國防部副部長公開證實,正在評估中國殲-10戰機——這個已訂購42架“陣風”的國家,顯然在實戰結果面前重新權衡采購計劃。
當商業手段失效,法國情報機構突然拋出一份“調查報告”:宣稱中國駐外武官系統性地破壞“陣風”銷售,向陣風采購國渲染其“實戰表現不佳”,同時推銷中國裝備。法國國防部隨即配合發聲,指控存在“針對陣風的虛假信息運動”,目標直指“法國戰略自主和國家形象”。當中國國防部以“毫無根據的謠言和誹謗”嚴正駁斥后,法國軍方官員卻向美聯社承認:無法證明網絡上的批評聲音與中國有關聯。這種自相矛盾的指控,暴露了更深層的焦慮——當中國戰機用實戰證明性能、用價格碾壓市場時,某些西方軍工巨頭慣用的“技術神話營銷”正在失效。
這場風波的根源,在于軍工貿易邏輯的根本變革。“陣風”戰機曾以“多面手”特性橫行市場,而今其技術短板在實戰中暴露無遺:面對殲-10CE時電子戰能力不足、非隱身設計生存率堪憂。達索一邊將失敗歸咎于“印度操作不當”,一邊仍堅持每月兩架的生產節奏,實則陷入兩難境地:若承認技術缺陷,將危及56架法國空軍及164架國際訂單;若歸咎印度,則得罪最大金主——印度尚有114架戰機招標項目待啟動。
而中國軍工的體系化優勢正在顯現。殲-10CE不僅展示戰機,更配套PL-15E導彈、電子戰系統和數據鏈解決方案,形成完整作戰體系。這種“交鑰匙”模式,讓傳統上依賴政治捆綁的法國軍售相形見絀。航展尾聲,一位中國博主詢問陣風飛行員:“為啥印巴沖突中陣風會被擊落?”法國飛行員閃爍其詞:“可能是印度整體作戰系統太差,我們不知道他們怎么操作的。”
這句推脫道破了真相——擊落“陣風”的不是中國宣傳,而是其自身技術局限與客戶體系缺陷的雙重困境。當法國情報機構忙著編織“中國威脅銷售”的劇本時,埃及的54架、印尼的42架訂單背后,客戶真正盤算的是:花2.9億美元買一架被5500萬美元戰機擊落的武器,究竟值不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