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最新軍貿統計顯示,中國戰斗機出口訂單在全球前十買家中幾乎空白。全球主流媒體聚焦于剛剛出爐的拉美與東南亞兩份采購名單:印尼與哥倫比亞均未將中國殲-10C納入采購計劃。背后卻是整個中國軍機外銷戰略的“碰壁”。
哥倫比亞的選擇不是偶然
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在安蒂奧基亞省航展上登上瑞典“鷹獅-E”座艙,現場媒體鏡頭定格在總統豎起的大拇指。這一幕成為全球防務圈熱議的焦點。哥倫比亞軍方隨后宣布,年內將與瑞典簽署16至24架“鷹獅-E”采購協議。
外界一度期待中國殲-10C會成為拉美新星。佩特羅訪華時,中方給出極具吸引力的折扣價和優惠條件。哥倫比亞軍方技術組甚至專門赴華實地評估殲-10C。但最終,哥倫比亞還是選擇了價格更高的“鷹獅-E”,單價超過9300萬美元,而未選擇價格區間只在4000萬~7000萬美元的殲-10C。
這一決定表面看似意外,實則早有端倪。哥倫比亞空軍目前主力為以色列“幼獅”戰機,急需換裝以應對委內瑞拉的蘇-30MKK和美制F-16。選擇瑞典戰機,不僅僅是參數之間的簡單加減,而是綜合了政治、安全、技術和后勤的多重考量。
印尼的“科技換購”
2025年上半年,印尼防長在雅加達對外表示,已終止與法國“陣風”戰機的采購談判。外界普遍猜測印尼會轉向中國殲-10C,但最終印尼簽下的是土耳其“可汗”五代戰機大單——48架、100億美元、附帶核心航空技術轉讓。
印尼這次決策背后,是對未來制空權的深度布局。土耳其愿意轉讓發動機及雷達核心技術,承諾與印尼本土制造業深度合作。這種技術合作模式,為印尼后續自主研發鋪路。相比之下,中國對殲-10C外銷版一直堅持“整機售賣”,技術轉讓極為有限,且作戰體系輸出多局限于特定戰略伙伴(如巴基斯坦)。
印尼空軍采辦團隊在2025年新加坡航展期間,曾評估殲-10C與“可汗”技術參數,但最終被“可汗”的數字化座艙、隱身性能和聯合研發模式所吸引。印尼希望借助土耳其經驗,躋身區域航空制造強國,而不僅滿足于“買飛機”本身。
殲-10C的“隱形障礙”
殲-10C近年通過巴基斯坦的實戰應用,已證實其在空戰中的優越性。SIPRI數據顯示,巴基斯坦空軍殲-10C與印度“陣風”在邊境沖突中表現出色,甚至擊落對手多架戰機。然而,這樣的戰績并未轉化為大規模國際訂單。
全球市場對中國戰機“性價比高、維護便宜”的印象已形成共識,但采購者關心的并非只是首購成本。維護體系、后勤鏈條、武器兼容、作戰數據接口,這些“看不見的門檻”才是決定訂單的關鍵。瑞典“鷹獅-E”得益于北約標準,后勤和武器掛載與美制彈藥可無縫銜接,極大降低了哥倫比亞空軍未來10年的運營風險。而印尼選擇“可汗”,更在于其未來可自主升級、深度定制。
中國軍機出口另一個短板在于“戰略信任”。拉美與東南亞國家在安全政策上,往往會被美國等大國施加影響。美國近年來通過《國防授權法案》對部分敏感裝備出口國“加塞”,阻止其采購中俄核心武器。哥倫比亞作為美國在南美的關鍵盟友,任何“向中國靠攏”的防務行為都可能引發美方制裁警告。阿根廷采購“梟龍”戰機多次受阻,最終只能購入美國二手F-16,也印證了這一點。
性能之外的“軟實力博弈”
全球戰機軍貿其實是一場能力、信譽加博弈的復合賽。殲-10C以優異的雷達系統、武器掛載和推重比在同級別產品中極具競爭力,但在技術轉讓、體系兼容和政治影響力方面,尚未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范式。
哥倫比亞采購瑞典“鷹獅-E”,背后是美歐對拉美軍購市場的持續掌控。瑞典作為北約外圍國家,既能滿足美方對安全體系的要求,又能以“非美系”身份讓哥方繞開敏感政治問題。“鷹獅-E”維護成本低、適應南美復雜空情,且可與哥倫比亞現有美制軍火體系銜接。更重要的是,瑞典在軍貿中一貫推行“無附加政治條件”策略,讓采購方減少被外部掣肘的顧慮。
印尼斥資巨額采購土耳其五代機,意圖不止是提升空軍裝備水平,更是借助土方的技術平臺,扶持本國航空工業。土耳其“可汗”五代機項目本身就有多國合資背景,印尼的參與不僅是買方,更是合作方,“技術換市場”成為雙方交易的核心。
新趨勢里,軍貿規則正悄然變化
全球戰機市場正經歷新一輪洗牌。2025年6月,全球新簽戰機訂單中,超過62%包含技術合作或聯合研發條款。單純的“買賣關系”已逐漸被“戰略合作關系”取代。中國軍機出口模式,仍以“設備售賣+有限售后服務”為主,這種模式在技術、信任和政治門檻日益提升的國際市場中,顯得難以為繼。
中國軍工企業正加快推進體系化輸出和多國合作。例如,2025年初中國與阿聯酋簽署的無人機技術合作協議,已將部分核心生產線轉移到中東本地。未來,殲-10C、殲-31等機型如能在關鍵市場同步實現技術授權、聯合研發,將大幅提升出口競爭力。
突破困局還須創新與耐心
印尼與哥倫比亞的聯合“婉拒”,為中國軍機走向世界敲響警鐘。戰機出口已不僅僅在比拼性能參數,而是全方位綜合國力和戰略資源的較量。中國殲-10C憑借高性價比和可靠性已站穩區域市場,但要想在全球主流市場取得突破,必須在技術開放、服務體系、國際信任和戰略合作等方面持續創新。
未來十年,全球軍貿格局或將因新興工業國的崛起和供應鏈重組而大幅變化。中國軍工如何在這場大變局中化挑戰為機遇,值得各方持續關注。
參考資料:哥倫比亞婉拒中方好意,殲10C再便宜也不買,中國戰機輸在哪里?
2025-07-11 10:37·第一軍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