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起,我國便對54個國家實施了144小時免簽入境政策,而今年6月又新增了沙特、阿曼等4個海灣國家。
光是今年第一季度,來華的免簽老外就達到657萬人次,比去年同期翻了3倍不止。
可萬萬沒想到,老外們在回國后竟都出現了明顯的“戒斷反應”——茶不思飯不想,紛紛吐槽簡直比失戀還難受....
要知道,去年我國推出免簽政策之后,網上并不是一邊倒的支持聲,甚至還有不少網友認為,這個政策會害了中國。
那么,這些老外到底在中國經歷了什么?
以前西方媒體總說中國又落后又封閉,安全更是沒保障,可真來這兒的老外,一個個都被現實打了臉。
剛出機場,他們就傻了眼。
街上干干凈凈,看不見一點垃圾;地鐵跑得又快又穩(wěn),換乘路標清楚得很,手機一點就能買票;買瓶水、吃碗面,掏手機掃一下就行,壓根不用帶現金,這在他們那兒想都不敢想。
有個外國博主還專門做了測試,把筆記本電腦往商場休息區(qū)一扔就走了,過倆小時回來一看,電腦原封不動躺在那兒,連位置都沒變。
他自己都說,這事兒在他們國家,電腦早沒影了,能找回來才怪。
更讓他們意外的是晚上,不少人本來以為天黑就得趕緊回家,結果發(fā)現中國的夜晚比白天還熱鬧。
燒烤攤滋滋冒油,夜市里擠得滿滿當當,大媽們在廣場上跳著舞,到處都是人,熱熱鬧鬧的。
這跟他們國家一到晚上就冷冷清清,甚至不敢隨便出門比起來,簡直是兩個世界。
但真正讓外國游客“上頭”的,還是中國的美食。
從成都的麻辣火鍋到廣州的早茶,從北京烤鴨到重慶小面,短短幾天根本吃不完。
一位美國游客回國后直言:“我找不到生命的意義了!”面對家鄉(xiāng)的漢堡薯條,他滿腦子都是中國菜的麻辣鮮香。
韓國游客更是瘋狂,在上海街頭狂炫西瓜——這在他們國家是奢侈品,而在中國卻能輕松實現“水果自由”。
臨走時,這些游客們行李箱塞得最多的就是老干媽、火鍋底料,連拌黃瓜的調料都有人囤。
還有家長說,孩子回國后天天吵著要吃 “中國面面”,本地面條怎么哄都不吃。
除了美食,中國的高鐵也讓外國游客徹底服氣。
CR450 動車組樣車試驗時速可達 450 公里,一位外國網友驚嘆道:“這速度,一小時都能跑完整個韓國啦!”
不僅速度快,高鐵還平穩(wěn)得讓人難以置信,在飛馳的列車上,硬幣都能穩(wěn)穩(wěn)立住,水杯里的水也幾乎紋絲不動。
而且,中國高鐵的票價相當親民。
就拿上海到蘇州來說,坐高鐵半小時就能抵達,可花費卻只要 4 美元。
要知道,在英國,同樣距離的路程,不僅可能要花上 60 美元,列車還慢悠悠地晃蕩兩小時,對比之下,差距一目了然。
外國游客乘坐中國高鐵后,紛紛豎起大拇指,對其安全性、舒適性贊不絕口。
除了高鐵,中國的無現金社會也讓外國游客羨慕不已。
掃碼支付隨處可見,買東西、吃飯結賬,拿出手機一掃就行,方便得很。
外賣點餐更是神奇,想吃啥動動手指下單,美味就能直接送到面前。
還有共享單車,大街小巷隨處停放,掃碼開鎖就能騎走,解決了出行 “最后一公里” 的難題。
這些在國內大家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在外國游客眼中,簡直就是 “未來科技”。
但真正讓外國游客徹底瘋狂的,還是中國的離境退稅政策。
在歐美買奢侈品,稅能退多少、流程多麻煩,全看運氣。
但在中國,退稅比例高、手續(xù)簡單,甚至還能直接退到支付寶,堪稱"剁手黨福音"。
有個意大利游客在上海國金中心逛,一口氣收了好幾個 Gucci 的包和 Prada 的鞋子,結賬時店員輕描淡寫地說能退 10%,機場掃碼直接到支付寶。
她當場就懵了,拉著店員確認了三遍:“就這么簡單?不用填表格?不用等幾個月?”
得到肯定答復后,她當場又折回去多拿了兩個錢包,說在意大利退個稅得填五張表,海關蓋章能排兩小時隊,最后錢還可能卡在銀行系統里,對比下來中國這操作簡直是 “神仙服務”。
不得不說,免簽政策不僅讓外國游客重新認識中國,還意外打破了西方長期的信息繭房。
許多原本帶著偏見來的博主,親身體驗后紛紛在社交媒體上“反向安利”,成為中國的“自來水”。
一位伊拉克小伙甚至感慨:“我在這個地球已經‘死’了,現在在下一輩子的天堂,就是中國。”
而隨著免簽時間延長至240小時,更多外國人得以深度體驗中國,這種“戒斷反應”恐怕只會越來越普遍。
如今,風向徹底變了。
不再是中國人擠破頭出國旅游,而是外國人排著隊來中國打卡。
從被誤解到被向往,中國的開放政策正讓世界看到一個真實、立體、充滿魅力的東方大國。
而那些回國后“戒斷反應”嚴重的外國游客,或許已經在計劃下一次中國行了。
參考信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