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云南省第一屆全民健身大賽(三賽區)的射弩賽場,傈僳族選手李振興全神貫注,手中那柄祖傳木弩重達3公斤,實木材質透著山林的質樸。他深吸一口氣,抬平弩身,目光鎖定20米外的靶標。此時,靶標上方的紅色示風旗隨風飄動,他迅速依據旗幅的擺動,在心中計算著風向對箭軌的影響。隨著手指扣動扳機,竹箭如一道黑色閃電離弦而出,精準地朝著靶心飛去。
7月9日至12日,云南省第一屆全民健身大賽(三賽區)在保山騰沖激情上演。保山、臨滄、德宏、怒江四個州市共派出370余名運動員,他們在乒乓球、氣排球、民族健身操、健身氣功、籃球、足球、象棋、羽毛球、門球、射弩這十個項目中展開激烈比拼。
射弩,這項古老技藝,在往昔歲月里,是人們謀生、狩獵的得力工具,也是抵御外敵的重要武器。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它漸漸演變成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尤其受到苗族、彝族、傈僳族、阿昌族等民族群眾的喜愛。在德宏、保山、怒江州等地,傈僳族村寨大多都建有射弩場,村民們每月都會自發組織交流賽。在一次次拉弦放箭中,他們傳承著本民族“力與準”的記憶,射弩也成為連接族群情感的重要紐帶。
射弩能從村寨的小靶場走上省級大賽的舞臺,離不開大賽創新的“3+6+N”賽制。“3”代表3項省級統辦項目,即乒乓球、氣排球、民族健身操,它們如同全民健身大廈的基石,夯實了賽事的群眾基礎;“6”是指各賽區可在羽毛球、網球、飛盤、門球、體育舞蹈、定向、陀螺、射弩、足球、籃球、輪滑、激光跑、健身氣功、柔力球、模型等眾多項目中自選6個,充分挖掘各地的體育特色,讓賽事更具地域風格;“N”則賦予基層自主創編項目的空間,激發民間無限的體育智慧。各賽區、各州市依據自身實際情況,設置豐富多樣的比賽項目,滿足了群眾日益多元的體育健身需求。不僅如此,賽事還把省級比賽送到群眾家門口,讓大家在家門口就能參與比賽、觀看比賽,營造出“全民健身 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
來自騰沖明光鎮自治村的李永果,已有十年射弩經驗,在村寨里是赫赫有名的冠軍。他滿懷激動地說:“村里靶場每周都有活動,每個月還有和附近村寨的交流賽,但參加這種省級比賽還是頭一回,能代表保山出戰,我感到特別榮幸。”
騰沖,這座被譽為“極邊第一城”的城市,近年來始終秉持“體育讓城市更有活力”的理念,將全民健身理念深深扎根于這片火山熱土。全市大力建設體育設施,登山步道達110公里、騎行步道 363 公里,鄉鎮燈光籃球場有15個,自然村籃球場項目467個,還購置安裝了616條健身路徑,實現城市社區“15分鐘”全民健身活動基礎設施網絡全覆蓋。在這座擁有69.4萬人口的城市里,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超過三分之一,人均占有體育場地達2.78平方米,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健身意識顯著增強。從高黎貢超級山徑賽吸引多國選手挑戰自我,到騰沖馬拉松年年萬人參賽,體育運動已然成為騰沖城市發展的重要動力。
目前,云南省第一屆全民健身大賽一賽區、三賽區、四賽區賽事已分別在玉溪、騰沖、西雙版納順利開展;二賽區比賽也將于7月27日在大理盛大開啟。期間,包含州(市)選拔賽在內的超百場全民健身系列比賽在云南各地遍地開花,賽事不僅極具人氣,更凝聚了人心。這場“覆蓋全省 貫穿全年 惠及全民”的體育盛會,將于10月在曲靖舉行全省總決賽,屆時必將掀起“全民健身 全民參與”的新熱潮,為云南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澎湃活力。
(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