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快就被高溫“反噬”了?
所謂的勤儉節(jié)約在40度的高溫之下,變成了“貶義詞.....”
最可怕的是很多老人到現(xiàn)在還意識不到,社會出現(xiàn)的這“三個怪象”加劇了嚴重后果。
除了老年人的“假節(jié)約”之后,還出現(xiàn)了什么比它更離譜的怪象呢?
本文陳述內(nèi)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舍命省錢進醫(yī)院
今年的夏天,似乎是格外的熱,氣溫居高不下,倒是讓老人遭了罪。
這不,前段時間就有位大爺,被緊急送去了醫(yī)院,倒也不是什么大問題,就是不開空調(diào)鬧的。
大爺被送到醫(yī)院時,體溫高達39.3℃,正常人的體溫也不過36℃而已。
所幸經(jīng)過搶救,目前大爺已經(jīng)基本恢復,回到了家。
40℃的高溫,老人也發(fā)愁,總想著省下那300塊的電費,可一旦中暑住院,就要花5000塊還多。
但這樣的悲劇,在今年夏天真不是個例。
最不讓人省心的,就是老人們這種要命的“節(jié)約”。
兒女給買的空調(diào)就像個擺設,天天在墻上“睡大覺”。
你要是問她為什么不開,她掰著手指頭就給你算賬:
“一度電五毛六,開8小時就是十幾塊,一個月下來得多少錢?”
老人們總有自己的邏輯:“以前沒空調(diào)不也過來了?40多度照樣下地干活!”
這話聽著是不是特別熟悉?老一輩人都有這種“憶苦思甜”的習慣。
總覺得以前能扛過來,現(xiàn)在也沒問題。
可他們忘了,自己已經(jīng)不是當年的小伙子小姑娘了。
于是,各種“土辦法”都登場了。
用了十幾年的老風扇,葉片上積滿了灰,轉(zhuǎn)起來晃晃悠悠,吹出來的風都帶著熱氣。
他們還有個“獨門秘籍”,把門窗關得嚴嚴實實,美其名曰“把涼氣關在屋里”。
可實際上,屋里跟蒸籠似的,越關越熱。
再不然,就是拿濕毛巾搭在脖子上,一會兒毛巾就熱得能燙手。
這些看似“聰明”的省錢辦法,背后的代價有多大?老年人得熱射病的風險是年輕人的3倍!
北京急救中心的統(tǒng)計顯示,今年的7月份,熱射病接診量比去年增加了3倍,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占了六成。
說完了空調(diào),再說說吃的問題。
在吃的方面,“假節(jié)約”同樣要命。
在他們眼里,冰箱簡直就是“萬能保鮮箱”,覺得放進去就萬事大吉。
可高溫天氣下,細菌繁殖速度是平時的5倍!
而隨著年齡增長,很多老人的味覺嗅覺都退化,食物變質(zhì)了都聞不出來。
前幾天,浙江的王女士就吃了這個虧。
前一晚的白木耳涼拌菜,第二天在上配著白粥繼續(xù)吃。
誰知道剛下肚沒多久,就開始上吐下瀉,整個人精神萎靡。
最后被家人送進了醫(yī)院,檢查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肝衰竭的癥狀。
醫(yī)生搶救了近一周的時間,王女士才成功脫險,轉(zhuǎn)危為安。
讓人無奈的是,即便吃了這么大的虧,很多老人的想法還是擰巴的。
他們反而振振有詞:“幸虧平時省著點,不然哪有錢看病?”
明明是因為“省”才進的醫(yī)院,他們卻把“省小錢花大錢”當成了一種智慧。
完全意識不到,問題出在哪里。
蹭涼大軍占商場
如果說老人在家舍不得開空調(diào)是第一怪,那接下來這第二怪,可就更讓人大開眼界了。
蹭空調(diào)大軍,在今年徹底“進化”了。
以往大家蹭個空調(diào),頂多是吃完飯去商場溜達兩圈,順便涼快涼快。
可今年已經(jīng)不叫蹭了,簡直是“長期駐扎”。
從早上8點商場開門,到晚上關門,有些人能在里面待上12個小時。
他們的活動范圍,也早就不局限于商場了。
超市生鮮區(qū)、圖書館閱覽室、銀行大廳的等候區(qū)、快餐店的卡座。
甚至連地下停車場的休息區(qū)都成了“避暑勝地”。
裝備也在不斷升級。
以前頂多帶個小扇子,現(xiàn)在是全副武裝:小馬扎、保溫杯、老花鏡、薄毯子,有的甚至帶著枕頭。
看那架勢,不是來逛街的,是來“安營扎寨”的。
但真正讓人頭疼的,是隨之而來的各種不文明行為。
有人光著膀子往那一坐,有人脫了鞋翹著腳。
更離譜的是,還有大媽自帶電熱杯和方便面,找個有插座的地方就開始煮面條。
商場過道成了棋牌室,老頭老太太圍著下象棋,孩子在地上打滾玩耍。
就連快餐店都淪為重災區(qū),中午正常用餐時間,付費顧客端著餐盤轉(zhuǎn)了三圈都找不到座位,而那些“釘子戶”卻穩(wěn)如泰山。
商場試過各種辦法:貼通知、大喇叭喊話、保安巡邏,效果都不理想。
最后還是政府看不下去了,在一些社區(qū)專門開設了老年服務站。
配備空調(diào)、飲水機、報刊架,這才稍微緩解了商場的壓力。
高溫改變生活方式
第三個怪象卻讓人有些意外,高溫已經(jīng)徹底改寫了我們熟悉的生活方式。
往年的避暑勝地,今年統(tǒng)統(tǒng)“淪陷”了。
三亞,這個往年夏天游客爆滿的海濱城市,7月份酒店入住率竟然斷崖式下跌40%。
很多民宿老板哭訴:“頭一回見到旺季變淡季了!”
而游客的體驗更是一言難盡,有位長沙游客說:
“本來想去看海,結果從酒店走到海邊那幾百米,感覺要被曬化了。后來三天都沒出門,就在酒店躺著,這趟旅游白來了。”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連東北也成了“避暑刺客”。
誰能想到?哈爾濱39度,沈陽38度,連“中國北極”的漠河,都飆到36度!
本地人都受不了,更別說滿懷期待去避暑的游客了。
不過,這種極端的高溫天氣倒是意外帶火了“宅經(jīng)濟”。
空調(diào)銷量比去年增長150%,安裝師傅忙得連水都顧不上喝。
凡是跟“涼爽”沾邊的東西,全都成了搶手貨。
西瓜銷量翻了2倍,涼席、冰墊、冷風扇全部斷貨。
可是這種“宅”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尤其是對孩子們來說。
原本豐富多彩的暑假,現(xiàn)在變成了“空調(diào)房里的夏天”。
各種夏令營紛紛取消,戶外活動更是想都別想。
家長們發(fā)愁:“孩子天天在家吹空調(diào)看電視,這個暑假算是廢了。”
科學家們早就警告過,極端高溫可能會成為新常態(tài)。
這就意味著,“避暑”已經(jīng)從享受變成了生存必需品。
可現(xiàn)在的情況是,有人寧愿冒生命危險,也不開空調(diào),有人為了蹭空調(diào),把公共場所當成了家。
對子女來說,別光顧著給父母買空調(diào),更要幫他們算清楚這筆賬:
健康是1,其他都是0,沒了健康,省再多錢又有什么意義?
最重要的,還是老人們自己要轉(zhuǎn)變觀念。
千萬別“沒苦硬吃”,三伏天快到了,科學防暑真的不能馬虎。
結語
高溫年年有,今年格外兇。高溫逼得大家各顯神通,可很多人都是在“摳摳搜搜花更多錢”。空調(diào)該開就開,定期清洗注意通風就行。錢可以再掙,命只有一條。理性看待節(jié)約,別讓“假節(jié)約”害了真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