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溪社區村民劉理鵬透露了一個讓人欣慰的消息:他的同鄉小伙和仙門城女友,正“光明正大”地籌備婚事。劉理鵬說,這變化太明顯了。“以前他們偷偷摸摸,不敢公開,就怕惹麻煩。現在呢?兩社區和解了,那層‘窗戶紙’捅破了,他們倆正在籌備婚禮,大張旗鼓。”
劉理鵬感慨:“以前是‘不敢’,現在是‘理直氣壯’,這不僅是他們倆的喜事,更是社區關系改善的縮影,是文明進步實實在在的體現。”
原來,就在前不久,汕頭市潮南區仙城鎮,一場等待了百余年的“握手言和”終于到來——仙門城和深溪這兩個曾因水源爭奪結下“互不通婚、互不來往”祖訓的村莊,正式冰釋前嫌,攜手翻開睦鄰友好、共同奔富的嶄新篇章。
百年不來往的“祖訓”在這一頁畫下句點,而移風易俗的筆鋒輕輕落下——深溪與仙門城緊握的雙手,為文明鄉風潤南粵寫下最生動的注腳。
仙門城和深溪這兩個曾因水源爭奪結下“互不通婚、互不來往”祖訓的村莊,正式冰釋前嫌。
百年來代代相傳
“互不通婚、互不來往”
聽說仙門城和深溪社區這兩個“老對頭”社區終于握手言和,要結成友好社區了,村里的趙伯樂得合不攏嘴,“這事放我年輕的時候,想都不敢想。”
深溪社區與仙門城社區雖地理相鄰,但在百余年前,兩個村莊因爭奪水源爆發激烈沖突,自此筑起無形高墻,“互不通婚、互不來往”的祖訓代代相傳。
那么,這個祖訓是怎么代代相傳下來的呢?
“兩個村的歷史積怨,歸根結底,是資源爭奪的苦果。”在深溪社區從事會計工作的劉文標對南都記者感慨道。他回憶起那段塵封的往事:仙門城和深溪,曾經同屬一鎮。追溯到清朝末年、民國初年,那是個靠天吃飯的純農業年代,水源就是命脈。就因為爭那點關乎生存的水源和山地,兩村之間,從口角到沖突,矛盾越結越深。最終,雙方立下了“互不嫁娶、互不來往”的規矩,將兩個村子隔開,這一隔,就是百余年。
趙吉裕祖輩都住在仙門城,自己也在這里出生長大。他記憶里,自從兩社區鬧矛盾后,通婚的事就幾乎絕跡了。即便真有年輕人情投意合,也絕不敢聲張,都是偷偷摸摸,瞞著雙方家庭。為啥?還不是怕觸了那根高壓線,惹得家里雞飛狗跳,更怕因此徹底得罪了對方社區,把關系徹底搞砸了。這種忌諱,就像空氣一樣,彌漫在兩個社區之間。
“這幾十年來,兩村聯姻的新人不超過20對,辦婚禮也是偷偷摸摸的,不好意思公開。我覺得這個影響最大!”劉文標說。
劉理鵬小時候,長輩們講故事似的,時不時給他描繪深溪村人的“黑歷史”,對自己多少有些影響。長大后去深圳曾服過兵役,在當地接觸到同鄉人,想多聊幾句,可一聽到對方說起老家是仙門城的,話也變得小心翼翼起來,生怕觸了什么“雷區”。再后來,接觸多了,隨著年齡增長和實際接觸,“了解到他們也有各自的苦衷。”
趙錫雄作為仙門城社區的黨委委員,看著兩個社區這些年磕磕絆絆,心里總不是滋味。他總結說,經濟上,這“老死不相往來”的勁兒一上來,生意上的合作就卡了殼,人來人往也少了。民生方面,影響最大的就是年輕人的婚嫁,多少對有情人因為社區這層“身份”,只能把感情埋在心里,要不就偷偷摸摸。文化上呢,偏見一天天加深,這“心墻”也就一天天厚實起來,隔閡自然越來越深。
多元共治化心結
“第一反應是高興”
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公路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兩個社區之間的往來也逐漸增多。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村民外出經商或工作,進一步促進了彼此間的交流與聯系。“以前兩個村一起做生意的情況不多,但現在大家在外面工作,接觸反而多了。”劉文標說。
仙門城和深溪兩個社區自此成為“好友鄰睦”。
“首先得讓兩村真正和解,區、鎮兩級政府在大方向上先定下了基調。光是協調就忙活了半年,大大小小開了十幾二十次會。”劉文標說,工作組多次組織村民代表圍桌懇談,同時聯系在外鄉親社團,廣泛征求各方意見。
談到經驗,劉文標認為,要真正化解潮汕地區的歷史積怨,必須將宗族文化與鄉賢文化有機融合。為解開這一心結,潮南區組織近百名社區“兩委”干部和理事會成員反復座談協商,巧妙地以潮汕優秀傳統文化為紐帶,搭建起溝通與信任的橋梁。
“我們村設有宗祠理事會、風景區理事會、福利會等多個自治組織,它們代表了不同群體的聲音,在協調矛盾、凝聚共識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他說。作為村中具有公信力和影響力的民間組織,理事會成員由村里德高望重、口碑良好的村民擔任,主要職責包括召集群眾、參與村級重大決策。“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與耐心解釋,村民普遍表示理解和支持,幾乎未出現反對聲音。”
趙吉裕第一次聽說兩村要和解,大概是今年三四月間,“第一反應就是高興”。他說,和解之后,再去面對對方村的人,感覺真的不一樣,那種無形的、讓人別扭的心理隔閡,好像一下子就淡了。整個村子,空氣都仿佛輕松了不少。
劉理鵬對南都記者提起,這些村子間的恩恩怨怨,他自小耳濡目染。他有個好友,就曾因這世仇,與對方村莊的姑娘交往時,如同做賊一般,總是遮遮掩掩。然而,最近政府介入調解,現在那對年輕人不僅高高興興地籌備著婚禮,還把喜訊昭告天下,大張旗鼓,完全沒了往日的芥蒂。
如今,劉理鵬在深溪社區深耕電子元器件的生產,仙門城則有充電器的業務板塊。最近,隨著兩村終于化干戈為玉帛,劉理鵬看到了新的可能。他開始積極籌謀,打算和仙門城聯手搞點新花樣。“在供應關系等方面深化合作,就是個很好的起點,”他說,“我們可以把合作做深,這不僅僅關乎生意表層。”
合力建設旅游區
“為兩地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
矛盾的圓滿化解也成為兩個社區“百千萬工程”深入推進的助推器。仙門城社區與深溪社區立足長遠,將精神層面達成的新共識、形成的新風尚,迅速轉化為共謀發展的澎湃動力。
國家3A級旅游景區翠湖旅游區由仙湖風景區與深溪翠峰巖景區組成,年接待游客量突破50萬人次。此前因分屬兩社區管轄,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復建設、資源浪費。
國家3A級旅游景區翠湖旅游區。
此次借著矛盾化解的契機,雙方決定打破地域界限,將仙湖風景區與深溪翠峰巖景區整合升級,合力建設“翠湖旅游區”。通過統一服務標準、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底蘊、完善餐飲住宿等配套設施,將其建設成為展示潮汕地區民俗文化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為兩地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劉文標說,深溪和仙門城都是出了名的僑鄉,在粵港澳三地都有分量。未來,可以利用這影響力,促進華僑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另外,可以把兩邊的旅游資源整合一下,打造獨一無二的特色線路。說到根兒上,為了長長久久地友好下去,兩個社區還打算成立個聯誼會,專門管村民間的小摩擦,防微杜漸,建立一個讓大家都服氣、和諧的解決機制。
趙錫雄則展望道,兩社區未來的合作藍圖相當廣闊。在旅游方面,資源整合是關鍵,要把雙方的特色景點、體驗活動都串聯起來,共同打造一張亮眼的旅游名片。同時,土特產的相互推介也必不可少,讓一方的美味或手工藝品在另一方找到知音。更令人期待的是,合作還將延伸到手工業、電子、電商乃至針織品等多個領域,通過互相宣傳,激發彼此的潛力,實現共贏。
劉理鵬回憶起往昔,兩社區間的緊張對立仿佛還在眼前,尤其體現在老一輩人中。但他也清楚,年輕一代早已不那么在意。現在他自己也成了家,有了孩子。“我希望年輕一代能徹底告別過去那些糾葛。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未來的關鍵,是咱們得攜手發展,一起往前奔著好日子過。”
采寫:南都記者 張思琦
圖片來源:汕頭文明辦
出品:南都政務新聞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