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天麻的產業鏈,究竟有多長?在畢節,答案令人驚嘆:林下仿野生天麻種植面積達25.6萬畝,產量7.4萬噸,培育加工企業43家,開發出天麻酒、天麻菜品等系列藥食同源產品100多個,綜合產值達40億元。這組數據,是畢節推動天麻精深加工給出的答案。
7月1日,記者走進貴州兩山天麻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經過清洗、蒸煮、冷卻、切片、分級挑選、冷凍干燥等工序,天麻被加工成凍干片、天麻粉、天麻膠囊等產品。
“我們圍繞‘康茶、養酒、藥食、美妝’4大板塊,研發出近20個新產品。”公司加工廠負責人龍宣作說,通過精深加工,讓天麻從“傳統藥材”變成健康消費“新寵”。
畢節市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林下仿野生天麻種植規模全國領先,食用菌、馬鈴薯、肉牛等產業規模亦居全省前列。這些豐富的原料,為農產品精深加工提供了堅實支撐。
在織金縣,小小南瓜通過加工,做成了“國際大生意”。織金縣農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將南瓜加工成系列產品,暢銷韓國、日本、德國等海外市場。
2024年,織金縣農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南瓜產品出口韓國170.5噸,貿易額達39.7萬美元。2018年至2024年,累計帶動當地種植南瓜40萬畝,產量超過80萬噸,產值達8億元以上。
近年來,畢節市累計投入2120萬元東西部協作資金,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設備升級。織金竹蓀加工廠引進全自動烘干生產線,產品附加值提升3倍;赫章縣開發核桃系列產品,推動核桃林畝產值從800元躍升至3000元。
在畢節,刺梨化身刺梨氣泡水、刺梨干等多種產品,馬鈴薯變成一包包誘人的薯片,小小核桃成為核桃乳、核桃油、核桃糖等產品……經過精深加工,初級農產品搖身一變成為一批批新興、時尚的商品。
2024年,畢節市新增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6家、農業企業獲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認定18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56%以上。一批批“畢字號”產品在延鏈拓鏈強鏈助力下,正源源不斷地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記者 吳傳娟)
來源:貴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