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的一天,已經離開崗位許久的譚啟龍同志,親自給華老寫了一封信,請求中央給他安排一份工作。
原本他也沒抱太大希望,畢竟自己休養了這么久,身上既沒官職也沒軍銜,領導們日理萬機,未必還會記得自己。
卻不想,這封信剛發出去沒多久,華老便馬上給了他回復:調你到青海擔任省委書記……
意料之外的回信
1976年的一天,正在工作的華老忽然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來信。
上面以強烈渴求的口吻寫著,請求中央為他安排一份工作,并且無論什么崗位,只要能為人民服務,他都可以干!
一看署名,竟然是“譚啟龍”同志。
因為對方長期沒有任職,也沒有軍銜,所以一些年輕的工作人員對他并不熟悉。
但華老卻立即引起了重視。譚同志不僅是一位老紅軍,更是地方干部中的優秀工作者。
他上陣能扛槍,下陣能管理一方軍隊,是不可多得的軍政雙優的人才。
建國之后,他本可憑借著卓越的軍功和資歷成為開國將領,但因為當時全國各地百廢待興,他便被緊急派到了地方工作。
之后,他歷任浙江和山東兩地的省委書記,將兩地的經濟和建設搞得井井有條。
只是因為長年的戰斗生活導致他身患舊疾,所以到了后期便一直在后方休養。
而如今這位老同志又想出來工作,那他必定要好好安排一下。
但問題是,如今不管是軍隊還是地方的重要職位都已經占滿,一時之間想要給他安排個合適的工作確實不太容易。
工作人員得知后便給他出主意,現在國家正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既然譚啟龍同志有管理地方的經驗,那就再調他去經濟大省。
即使當不了一把手,也可以當二把手嘛。
但華老卻并不贊成這個意見,老同志的資歷擺在那兒,能當兩任省委書記的人,怎么能去當副職或二把手呢?
華老認為,這是對對方的不尊重,也會讓對方受委屈。
不過工作人員的話倒是提醒了他,以譚啟龍的能力讓他繼續到地方工作肯定能發揮更大的價值。
但如今各經濟大省已經滿員,并且發展得都很不錯,那不如調他去一些經濟急需提高的地方。
經過慎重考慮后,他最終決定調對方去青海,并且繼續擔任省委書記。
他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除了考慮職務要匹配到他的資歷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青海由于位置偏遠,交通又不便,因此在建國之后經濟發展的速度相對緩慢。
中央也一直重視這里的發展,也一直在思考該由誰來主持這里的大局。
若是譚啟龍同志能到這里工作,憑借著他的工作能力,一定會事半功倍,讓青海人民摘掉貧困的帽子。
下定決心后,華老便立即給對方回了一封信。在信上,他的語氣十分尊敬。
他先是對不能調他回原來的崗位表示了歉意,之后又解釋了青海建設的重要性以及調他過去的原因,一字一句都是對他的看重和期望。
華老原本回信時,還擔心對方會不會感到失望,卻不想收到回復的譚啟龍早已感動得熱淚盈眶。
其實在寫信向中央申請工作時,他本是不抱太大希望的。
畢竟他已經離開崗位多年了,現在國家發展得這么好,這么快,他還擔心自己跟不上腳步而遭到忽視。
豈料,中央竟然一直記掛著他,并且還打算將這么重要的職務交給他。
他整理好情緒后當即向中央回信說,不管中央怎么安排,他都堅決服從,只要能繼續為人民做貢獻,他在所不辭。
就這樣,譚啟龍走上了新的崗位,開始繼續為國家發光發熱。
也或許會有人疑惑,在那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中央究竟為何如此重視譚老先生呢?
其實最重要的原因,除了譚老先生自身資歷高,工作能力強以外,還因為他是毛主席倍加信任和看重的人。
艱難的革命經歷
譚啟龍是江西永新人,因為常年遭受地主階級的打壓,他從小便立志要從軍報國,推翻舊社會。
后來永新建立了紅色政權后,他便在我黨的領導下毅然投身革命運動,并很快就升任為湘贛省少年先鋒隊總隊長。
之后不管是貼標語、作演講,還是帶著青年武裝打地主、分土地,他都干得有聲有色。
組織為了培養他,便將他送到了中央蘇區馬列學院高級班學習。
在這里,他有幸聆聽了毛主席的親自授課,并有了第一次與對方相處的機會。
有一次,在毛主席舉辦的座談會上,他早早地便到達了會場,卻沒想到主席也早已提前過來了。
主席看見他后便親切地與他交流起來,詢問他多大了、干什么工作、哪里人。
在得知他與賀子珍同志同樣來自永新后,主席便幽默地說,他們算半個老鄉,因為自己是永新的女婿。
譚啟龍見主席如此親切,心中的一絲緊張感也消失了。
當主席問到他的家人時,他便將一肚子的委屈說了出來。
他表示父母都是尋常農民,勤勞能干,但因為地主無休止的壓迫,父親最終病累而亡。
母親后來在擺攤賣東西時,被一些仗勢欺人的土豪打傷了,最后因為沒錢看病也去世了。無依無靠的他,只能到地主家放牛維持生計,嘗盡了人情冷暖……
毛主席聽后也大為觸動,他當即安慰道,放牛娃是雇農,也就是無產階級,你這個放牛娃,能放下牛鞭參加革命,要得!
隨后,主席又語重心長地教育他,將來要好好學習文化,做一個優秀的革命者,為人民貢獻更多的力量。
譚啟龍謹記于心。此后,在主席的親自教導下,他的思想覺悟和工作能力都受到了巨大的啟發。
為革命奉獻一生
大部隊進行長征后,他便臨危受命,領導了湘鄂贛蘇區三年的游擊戰,不僅保留了我軍的革命力量,還為日后新四軍的創建注入了一支強大的骨干力量。
抗戰開始后,他又歷任皖南特委書記、新四軍浙江游擊隊政委等職,開辟和創建了江南抗日根據地。
在解放戰爭中,他又擔任了新四軍第一縱隊副政委、華野第七兵團政委等職,在孟良崮、萊蕪、淮海等戰役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新中國成立之后,他便直接被任命為了浙江省委書記,負責接管和建設江浙地區。
在他的努力下,江南一帶一掃戰斗時期的萎靡之氣,無論是經濟還是教育、工業都出現了蒸蒸日上的好景象。
后來毛主席來視察時,看到當地嶄新的變化,也對他的工作成果表達了肯定。
主席告誡他,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一直保持謙虛奮進的工作態度,時刻聯系群眾。
這些譚啟龍都記在了心里。
因為他的突出表現,也讓中央引起了重視。不久,他便又被調到了山東,讓他繼續主持經濟大局。
而譚啟龍也一直無怨無悔地奔走在國家最需要他的地方,默默為國家傾注著自己的心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