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木魚,是一種數字彌散的類宗教亞文化。
所謂彌散性宗教,是與制度性宗教相對的。祭祖(祖先崇拜)就是典型的彌散性宗教。
比如寺廟的和尚敲木魚,就是制度性宗教。
年青人在網上敲電子木魚,就是彌散性宗教。
彌散性宗教有以下幾個核心特點:
1. 沒有獨立的組織和神職人員。
2. 沒有獨立的神學理論。它的教義不是一本獨立的圣書,而是和世俗的道德、哲學、民間傳說、生活習慣混雜在一起。
3. 功能極其功利和實用。制度性宗教往往更關注靈魂的救贖、來世的幸福等終極問題。而彌散性宗教非常接地氣,它主要為了解決當下的、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以電子木魚為例,青年結合電子木魚創造了充滿功利色彩和現實需求的“教義”,言辭尖銳需要敲木魚積口德,備戰考試需要敲木魚積功德,不走運需要敲木魚抵業力……功德是兌換運氣的“通用貨幣”,不同的需求需要攢夠不同檔次的功德數。
????????????
解壓、祈福和消災是青年敲擊電子木魚的主要心理訴求。
????????????
1. 機械敲擊與大腦放空
敲擊電子木魚時所展現的機械性與單一性特征是多數受訪者體驗到愉悅情緒的關鍵因素。
受訪者G分享了自己在準備研究生升學考試過程中面臨的學業壓力,并指出敲擊電子木魚時大腦能夠完全放空,這種狀態有效地緩解了其內心的緊張情緒。
受訪者F 的感受與G相似,他提到每天晚自習結束后,會固定用一段時間進行所謂的“擺爛”活動,即敲擊電子木魚,并將此段時間視為忙里偷閑的時光。
對于部分受訪者而言,敲擊電子木魚的過程類似于冥想,其重復、單調且規律的敲擊聲成為一種良好的白噪聲。
受訪者H提到:“木魚聲是良好的白噪音,可以催眠。”
而I 則表示:“重復不斷的木魚聲讓我很平靜。”
????????????
2. 功德兌換與運氣儲備
電子木魚界面上方顯示的累計點擊次數被賦予了“功德”這一概念,每一次敲擊都被視作“攢功德”的過程,而敲擊的次數則直接對應所積累的功德數量。
受訪者H在希望朋友面試順利時,發送了一張顯示“功德:999”的電子木魚界面截圖給朋友,以此作為祝福的象征。
此外,功德還被視作一種可以抵消負面效果的“消耗品”。
受訪者E 分享了自己通過敲擊電子木魚來增加功德,以此來彌補所謂的“缺德行為”。“我看到了一個地獄笑話,反應過來之后整個人就裂開了,我當時都不知道怎么辦才好。然后我看到有個人說放一個電子木魚敲一下,佛祖就會原諒你這種話。然后我說,啊?居然還有這種方法!后來我干完‘缺德事’就會去敲木魚補一補。”
????????????
3. 標簽聯想與內心平靜
相較于以往通過轉發錦鯉圖片以求好運的做法,受訪者普遍認為“木魚”“功德”等佛教元素因具有更為濃厚的宗教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而顯得更加“有來頭”“更為可信”。
正如受訪者G所言:“反正都是圖個心理安慰,功德還要我敲了才有,需要我付出點什么,我就覺得這樣獲得的運氣更真實了,我更信它。”
????????????
一起敲木魚。
隨著電子木魚的進一步流行,一部分受眾抱團結盟,發展出約定一起敲電子木魚的圈子。
F 說,他了解到電子木魚后,就把這個App 分享給朋友們,并與他們約定好在一天的緊張學習日程結束后,大家共同參與到電子木魚的敲擊活動中,以此作為一種集體放松的方式。他們會替換不同的木魚音效,劃分不同聲部的敲擊節奏,就像一支木魚樂隊。
除此之外,他們還開發出其他的“多人玩法”,比如借助投屏設備,將電子木魚投影到演示屏幕上,制造一個巨大的、可供多人同時敲擊的電子木魚。
B同樣分享了與朋友一起敲電子木魚的經歷。但與F 的木魚樂隊不同,他們開創了另一種“木魚競技賽事”:“最簡單的,像我們會比手速,就是比誰敲的快,比如規定一段時間里誰最快敲到999。”
????????????
功德打榜。
“功德排行榜”以省份為基本單位,對各地用戶通過敲擊電子木魚所積累的功德值進行統計,并以此為基準對各省份進行排名。
這一排行榜的設立,催生了一種以省份為單位的“打榜激勵機制”。熱衷于參與打榜活動的B如此闡述她對此的熱情:“真的超級棒,樂在其中,看到自己的省排在第一位心里真的超高興,要是省排名落后了還能激發動力,一天能敲兩萬下。
????????????
自動電子木魚。
在敲擊電子木魚的行為爆火后,有一部分人進一步將敲擊行為進行簡化與抽象化,比如打開連點器自動敲木魚。
“我平時打代練嘛,每次我說:‘唉,這個老板怎么這么煩!煩死了!一點都不想接他的單子!’然后一邊開著代練一邊開著連點器去敲木魚,好像就不那么煩了。”(E)
????????????
可被量化的功德,實質上為使用者們提供了一種將內心煩惱或期望清晰化的手段。
正如受訪者B所言:“……可以讓朋友更好地體會到我的焦慮程度。就比如說,我今天的焦慮程度都讓我敲了九千九百九十九次木魚,這樣子的話他就能夠更好地理解。”
另一位受訪者H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我也會去雍和宮請串……還是木魚更好吧,因為很直觀,我敲了100 下就是多了100 次功德。去上香好像就是進去遛一圈,好像是保平安了,又要說看虔不虔誠,哪個哪個才靈,沒法確定真保佑了。
田豐,柯思羽.電子木魚:數字彌散的類宗教亞文化實踐[J].當代青年研究,2025,(02):33-4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