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作為志愿軍敵人的“聯合國軍”內部,涌現了一批不容小覷的對手。
比如接替麥克阿瑟擔任聯合國軍司令的李奇微,是他發現了志愿軍后勤不足,以及禮拜攻勢的特點,最后針對性的制定了磁性戰術。
在第四次和第五次戰役期間,給志愿軍將士們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再者就是陸戰一師的師長史密斯,是他在接受麥克阿瑟奔襲鴨綠江計劃。
雖然部隊持續往前推進,卻在沿途修建了公路機場,導致志愿軍在第二次戰役的東線戰場戰果被壓縮了一部分。
而相比于具體的戰場指揮,美軍內部還有一員悍將,以獨特的作戰方式引人注目,此人就是美軍將領范弗利特。
他創造了名震一時的范弗利特彈藥量,利用美軍的炮火優勢,最后連上甘嶺的山頭都被削平了。
作為侵略朝鮮半島的美國軍人,范弗利特是無比悲劇的,不僅因為沒有太大戰果而被迫退役,還將自己的兒子留在了朝鮮半島。
根據洪學智的回憶,在朝鮮停戰談判期間,范弗里特還曾求我軍幫忙尋找他被擊落的兒子!
那么,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兒子最終找到了嗎?
一 小范弗利特
朝鮮戰爭爆發以后,隨著金日成一方持續敗退,中央下定了抗美援朝的決心。
在志愿軍最初組建的時候,毛主席就為彭老總送來了志愿軍第一名戰士,那就是自己的長子毛岸英。
毛主席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讓人動容,在共和國歷史上也是一件感動無數后人的壯舉。
而根據后來的檔案陸續解密,我們才得知,當時不只是毛主席和一批中共將領將自己的孩子送上戰場,在美軍將領內部也有著這樣的做法。
這其中就包括艾森豪威爾的兒子,當時在美第3師15團服役,另外還有一批美軍將領,也有著這樣的做法,范弗利特也在其中。
不過與眾不同的一點是,相比于大部分美軍將領的兒子都被軍隊嚴密保護著,范弗利特的兒子小范弗利特是正兒八經作戰在第一線。
一開始,范弗利特想的也是讓兒子到前線鍛煉一下,能夠積累一定的功勛,然后接自己的班,再加上小范弗利特不同于一般的美軍步兵。
是在朝鮮戰場上開飛機的,當時志愿軍無論是空軍實力,還是防空火力相對稀少,美軍飛行員的安全還是有一定保障的,沒有步兵的傷亡率那么高。
小范弗利特當時開的是轟炸機,型號為B26,每次出動,往往都會有美軍戰斗機進行護航,這也可以視作是一種保護。
在最初抵達戰場的時候,小范弗利特渴望建立一定功勛,并且沒太將志愿軍當回事。
所以在給母親的信件中安慰對方,不必為自己擔心,自己正在跟隨父親進行一場偉大的戰爭。
然而在志愿軍的雷霆攻勢下,小范弗利特怎么也沒想到,拿著簡陋武器的志愿軍將士,是怎么把自己擊落的。
1952年3月是范弗利特的生日,當時小范弗利特還專門帶著自己機組的八名同伴,前往第八集團軍司令部為父親過生日。
范弗利特對于能在戰場上有這么一點和家人團聚的時間,感到十分開心,并且為兒子的作戰情況感到驕傲,而這也是兩人最后一次見面。
二 被志愿軍擊落
次月,在聯合國軍發動的空中絞殺戰中,中朝聯軍運輸物資的鐵路、汽車等戰略通道成為敵人轟炸的重點目標。
當時志愿軍為了躲避敵人的航空火力想了很多辦法,包括夜間開車不開燈,以及在一路上修建大量隱蔽點。
只要一聽到美軍飛機的聲音,車輛立馬熄火,前往隱蔽點躲藏,而這些方法都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美軍的囂張氣焰。
美軍認為志愿軍沒有太強的航空力量,所以早將朝鮮半島的天空當作自己的地盤,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經常進行超低空飛行,為的就是能夠監視路面情況。
為了讓敵人長點教訓,志愿軍司令部安排洪學智進行一場防空戰斗,來應對敵人的空中絞殺戰。
當時的洪學智已經擔任志愿軍的后勤司令,為了打好這場反擊戰,他將諸多兵種聯合起來發揮力量,其中就包括中國空軍和防空部隊,都被納入了后勤保障體系里面。
各軍各師在蘇聯武器的裝備下,也都組建了高射炮營,全力保障物資運輸的安全性。
在1952年4月4日,敵軍的一個轟炸機中隊抵達沙里院火車站附近,當時擔任此地防空任務的志愿軍40師炮團9連高射炮三班最先發現敵機。
排長高興民指揮高射炮班的戰士們進入戰斗位置,而自己則坐在高射炮瞄準手的位置上,準備與敵機作戰。
高興民很快就瞄準了一架B26轟炸機,但因為最開始對方的高度不在射程之內,高射炮班沒有率先開火。
在臨近火車站上空的時候,這架轟炸機的駕駛員開始下降高度,準備進行轟炸任務。
王興民看著對方進入射程,操控高射炮一連發射了八發炮彈,將這架B26當場擊落,在周邊地區墜地。
防空戰斗結束以后,志愿軍派出戰士去尋找這架被擊落的轟炸機,想看看還有沒有活口。
畢竟美軍飛行員是很金貴的,能在后面的談判中起到很大作用。
最后搜尋隊伍帶回消息,這架轟炸機在墜地以前,在空中就已經爆炸起火。
所以落地后只剩下殘骸,飛機零件散落在很大一片區域。
因為沒有找到敵軍飛行員的尸體,所以志愿軍就將這架敵機上的所有人列為失蹤人員。
但有經驗的戰士們都知道,上面的人應該是在空中飛機爆炸的時候都死掉了。
三 永遠的失蹤人員
當時我軍也就沒太當回事,畢竟朝鮮戰場擊落的美軍戰機不止這一架,所以在給王興民等人記上一功后,戰爭還在往后持續著。
而范弗利特在得知兒子的飛機出事以后,在第二天還參加了美二軍團的創建儀式,全程都沒有表現出任何情緒波動。
顯然在最開始,他還以為兒子已經跳傘成功,只是進入了志愿軍的地盤而已,后面還能回到自己身邊,可小范弗利特的消息一直沒有傳回來。
范弗利特又覺得可能是被志愿軍俘虜了,還是抱著一絲希望,在停戰談判交換戰俘的時候,能找回兒子。
而一直到后面開始進行停戰談判的時候,當時參與這項任務的洪學智才知曉了一個意外消息,這架被打下來的B26上面有范弗利特的兒子!
為了完成戰略計劃,也為了給自己的兒子泄憤,在這架飛機擊落不久之后,范弗利特就帶領士兵進行了上甘嶺戰役。
這場戰役最終以志愿軍的完全勝利告終,顯然范弗利特想要報仇這個心愿沒有完成,所以在后來的談判過程中。
范弗利特就向志愿軍方面提出要求,希望能幫自己找回兒子,盡管知道已經是兇多吉少,范弗利特還是希望能看到兒子的尸首,將對方帶回美國安葬。
志愿軍方面答應了這個請求,但最后經過查證,對于范弗利特的請求毫無信息,他的兒子沒有尸體作實證,只能永遠的成為失蹤人員。
范弗利特帶著喪子的悲痛離開了朝鮮戰場,因為在戰爭期間沒有太大成績,最終選擇了退役。
根據美國媒體的資料來看,范弗利特的夫人在知道兒子失蹤以后,曾經多次到朝鮮半島尋找,但一直到離世,都沒有任何音訊。
參考資料:
1、洪學智回憶抗美援朝戰爭《縱橫》2020年第10期20-27,共8頁
2、重創侵朝美軍第7師《黨史研究與教學》1992年第1期47-54,46,共9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