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晨曦微露,小區環境整治工作已悄然開始;午間驕陽,河道保潔、排水溯源、無人機巡查、邊角地塊整治正全面鋪展;夜幕低垂,規范攤群點亮溫暖燈火升騰煙火氣……在合肥高新區長寧中心,城市精細化管理正與市民生活的脈動精準“同頻”。
群眾期盼下小區的“全方位”服務
今年以來,長寧中心奏響小區精細化管理蝶變三部曲 。硬件煥新,安全指數大提升。對老舊安置小區實施地庫維修改造、消防維修、小區微更新等項目,較大安全隱患整改率100%。環境提質,居住品質再升級。開展樓道清潔、電動車消防安全、“30分鐘改變你的回家路”志愿服務等專項工作,每月消除各類亂象600余條,居民滿意度升至90%以上。服務多元,智慧治理顯成效。成立“國企物業+社居委”模式的物業服務中心升級回遷小區管理模式,常態運行黨建聯席會、“逢四說事”等議事平臺,推進“隨手拍”“吹哨”等智慧高新系統應用,實現居民有事隨報、問題閉環處置的良性循環,小區環境品質明顯提升。
維修后的復興家園小區地庫。
夜燈璀璨下攤點群的“不打烊”治理
當暮色浸染城市,合肥高新區長寧中心文曲路與習友路交口向南路西側卻剛燃起燈火。烤串的滋滋聲、水果攤的吆喝聲、城管隊員巡邏的腳步聲交織成獨特的夜間韻律。昔日占道經營的流動攤點已蛻變為規范有序的夜市攤群。長寧中心通過“五個統一”(統一安裝油煙凈化器、統一保潔和垃圾、污水收集等)和“六個禁止”(禁止超時超范圍經營等)機制,創新“商戶自治”模式,成立攤群點自治委員會,攤主主動維護秩序,安裝油煙凈化設施,配備垃圾桶,投訴量下降超70%,攤主月均增收超3000元,共引導35家攤販合規經營,服務周邊近萬居民。居民稱贊:“現在能安心吃夜宵,城管服務很暖心。”
從“馬路亂象”到“文明夜市”,長寧中心以“晚風式治理”平衡煙火氣與秩序,讓城市夜晚既活力四射,又溫暖有序。
夜間“不打烊”巡查攤點群。
波光粼粼的河湖需“精準化”管理
今年以來,長寧中心結合城市精細化管理要求“四拳”出擊保障河道生態環境精細化提升。借助無人機、水質自動在線監測等科技手段打出問題“全面摸底拳”,形成河湖問題底數臺賬32條;依托“二三級河長+河道保潔隊伍+排水溯源隊伍+社區志愿者”四隊聯動共治打出“精準整治拳”,消除河岸雜物、雨污混接問題60余項;保障實施岳小河斷面水質提升等工程項目,打出“猛藥去疴拳”,借助“工程手段”力促標本兼治;在小區、企業、樓宇等上門幫扶、全覆蓋宣傳,打出“深入宣傳拳”,推進河道生態環境保護入腦入心。
壩下河河道景色。
盲區失管地塊的“觸角式”延伸
“燕子河路與文曲路交口這個澤眾項目一直無人管理,找不到具體負責人員,院子內部雜物亂堆、違規種菜等亂象叢生,且位于主干道周邊,嚴重影響城市形象。”網格員巡查時發現此問題后,主動上報至吹哨系統。同時,長寧中心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在“行走長寧”過程中主動對接督考中心、社創、城管大隊等部門現場核查、商討整治方案。面對地塊歷史遺留的低效閑置性質、無管理主體等困難點,長寧中心積極靠前認領事項,完成地塊菜地、雜物垃圾等清理,對黃土裸露區域撒播草籽,并在現場設置告示牌,后續通過督促安裝道閘和加強巡查頻次來形成長效管理,整治成效獲得區職能部門點贊。
從復興家園、永和家園小區干凈整潔的衛生環境,到文曲路旁規范有序的夜市攤群;從清澈暢流的小西河、岳小河環境到邊角地塊的全覆蓋整治——合肥高新區長寧中心以“繡花功夫”推進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浸潤著城市的每個角落,讓安全、便利、宜居真正融入市民生活的日常。(張漢臣、蔡曉輝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