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王小娟
“30年后如果零跑還在,C11也一定還在。它要像豐田的卡羅拉一樣一直迭代下去,把經典產品打造成品牌常青樹。”
7月10日,一直不太靠“故事”賣車的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在2025款零跑C11上市發布會上感慨萬千。
一路高歌猛進,成為上半年新勢力銷冠的零跑快馬加鞭,帶著有“半價理想”之稱的新C11再度沖擊市場。新C11亦是純電、增程版本齊發。其中純電版14.98萬-16.58萬元;增程版14.98萬-15.98萬元,起售價與老款相當,但頂配版直降了4萬元。
價格公布后,新C11的爆款潛質已然顯現。不過如今市場戰局愈發激烈,一款已經被市場驗證的經典車要如何更新,加大贏面?零跑的答案是,在造型上做減法,在體驗上做加法。
零跑高級副總裁曹力表示,C11的這次年度改款涉及造型、座艙、續航、輔助駕駛、駕控以及安全六大維度,有近五成的核心零部件進行了“換血”更新。
首先在內飾和配置層面,新C11可以說是徹底革新。取消現款三聯屏設計,升級為17.3英寸懸浮中控屏;并且這次“平價理想”也配上了大尺寸的AR-HUD;同時搭載了Leapmotor OS 4.0 Plus系統、8295P芯片,也融入了DeepSeek和阿里的通義千問,語音交互體驗更為順暢。
另一面,在車企們奮力搶占身位的智能輔助駕駛領域,新C11也拿出了All in的態度,配備了包括頂置激光雷達在內的27個駕駛輔助傳感器,用上了200TOPS算力的高通8650芯片,并引入了端到端大模型技術,支持高速領航、城市通勤領航以及記憶泊車等高階功能。
作為零跑的銷量擔當,即使到了車款生命末期的今年5月份,C11依然以8225輛的成績位居中型新能源SUV銷量版第四位,僅次于ModelY、宋L DM-i和自家C10。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新C11選擇在其四年前的“出生地”杭州運河文化中心發布。朱江明坦言,四年前大家對零跑的前景還帶著疑問;而四年后,越來越多的人會說零跑越來越好了。
如今的消費者可能并不知道,作為零跑品牌的第一款SUV產品,四年前第一次登臺的C11并沒有太多關注度,甚至在開發階段C11還險些夭折。
回溯2019年,零跑的首款車S01銷量不佳,疊加新能源行業投資低潮的到來,公司資金極度緊張,以至于C11這個被寄予厚望的項目也被迫按下了暫停鍵。“零跑的錢那時候是真的不夠了。”朱江明回憶稱,2020年初的那段日子,是他這輩子遇到過的最艱難的時刻。
“寒冬”之下,朱江明審慎思考后決心回歸技術與產品來破局。因為他想清楚了兩件事:首先新能源是大勢所趨,寒冬終將過去;另外,C11這款產品是有市場的,只要做出有競爭力的產品,用15-20萬的價格能夠達到30-40萬的配置就能成功。
C11上市后次年,增程版的發布讓這輛車一炮而紅,全年銷量超過了8萬輛,是當年新能源中型SUV市場的第一名,并在過去四年,成了新能源中型SUV市場累計銷量僅次于特斯拉ModelY的存在。
C11的成功,也改變了零跑以純電微車T03為主的銷量結構,后續整個C系列矩陣的完善,幫助零跑實現了量和質的提升,讓其在15萬元+市場初步站穩腳跟。
今年上半年,零跑交付量已經突破22萬臺,同比增長155.8%,成為新勢力銷冠。其中的4、5月交付量已經穩定在4.5萬輛左右。隨著金華工廠產能爬坡,零跑已為C11的產能供應做好了充分準備,其整體交付能力也在提升。
“我一直說零跑,現在才打了兩張牌,還有好多牌可以打”。朱江明凡爾賽地表示,“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底,我們的ABCD的車型都會陸續地補齊”。
顯然,零跑似乎還想摸到更高的月銷天花板。但在朱江明看來,零跑現在只是剛剛“抗戰勝利”,還是什么都缺的時候。倘若不能維持現有的增速,可能又會栽回去。接下來,朱江明和他的零跑要如何延續其高增長勢頭,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確立穩固的領先地位?
以下是華爾街見聞與零跑董事長兼CEO朱江明、高級副總裁曹力、副總裁周穎的對話實錄(經編輯):
問:C11的入門款跟旗艦款的價格差僅是1.5萬,純電版的價格差是1萬,這背后定價邏輯是什么?
曹力:我覺得不是說以賣高配為導向,而是說以最大的品價比來推薦給用戶,C11的高配價值差異超過3萬元,我們以成本推算回來,應該拿多少的毛利,把最大的讓利給到用戶,讓大家選擇我們的每一款產品都是物超所值的。
問:C11的定位似乎往上走了一點點,是不是說零跑在階段自己更有底氣了?
朱江明:整個C11已經有超25萬的用戶,每年我們的銷量都在往上走,現在C11二手車至少還可以賣到十幾萬。在新能源汽車里,我們可能是除特斯拉之外,保值率最高的車了。
原因就是零跑的越級滿配,增加的就是用戶的剛需配置。我們發現納帕真皮座椅原來選配率超過50%,我們現在直接標配,現在雖然價格看起來是貴一萬,但是原來選裝更貴。所以我們的整體的價格希望往上走,但給到用戶更多配置,讓他獲得感更強。
我們覺得中國整個消費力水平在15萬到20萬價格帶,消費沒有降級,還在升級,我們強調零跑始終致力于用戶的產品升級。雖然花15萬要更升級,就相當于他是買到了25萬的產品。
零跑戰略也做了一些改變,原來就是三電、智能座艙、智駕全部自研。我們現在高附加值的零部件也要自研。這一次,C11的AR-HUD研發了很久;我們的座椅上個月開始供貨了,我們會擴大更多核心零部件的自研和制造。
問:新C11是基于怎樣的戰略的考慮,零跑技術敘事是否會影響跟消費者之間的共鳴?
朱江明:雖然說今天我們在講故事,實際上說都是技術講產品。零跑是一個技術型企業。希望始終以這種技術領先保持持續產品競爭力。
從C10、C16、C11,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將整個平臺化都搬到目前最適合的技術。比如800V高壓,碳化硅電驅動。智駕上,我們也是通過去年研發的LEAP3.5,把激光雷達智駕作為豪華平權,今年50%以上的零跑產品都是帶有激光雷達的高階智駕。
零跑始終以自己體系化能力,讓旗下產品始終走在行業最前沿,而C11正是這一戰略的縮影。今年,我們可以完成去年提出的50萬+銷量目標。
問:零跑看中銷冠頭銜嗎,有一天不再是銷冠了該怎么辦?
朱江明:我覺得都是暫時的,很多做過銷冠的現在都消失了,威馬、哪吒、蔚小理都做過銷冠,所以哪怕你是新勢力銷冠又算什么呢?我們還是在前進的路上,如果要留在新能源汽車牌桌上,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新能源趨勢已經不可逆了,如何能在最短的時間讓銷量增長更快一點、市占率更大一點,零跑還談不上走到前面,只是說要保證不被淘汰。好在現在我們周銷量接近1萬臺,以集團為單位排在大概第七、八名,比去年前進了兩名,還是保持了比較好的態勢。
我一直說零跑,現在才打了兩張牌,還有好多牌可以打。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底,我們的ABCD的車型都會陸續地補齊。
問:零跑怎么總結過去的十年?
朱江明:我的總結就是,零跑IPO的時候是走完了25000里長征,我們已經到了陜北,到了延安。今天零跑已經又走入了一個新階段,開始不虧損已經接近平衡的一個狀態。我們已經完成了抗日戰爭,接下來就是要進入解放戰爭。如果解放戰爭也能獲勝的話,那零跑就走出來了。
問:零跑十年一路高歌猛進,現在內部還有什么擔心點?
朱江明:我們抗日戰爭才勝利,還是什么都缺的時候,去年第四季度才第一次止血略有盈利,現在還在盈虧平衡點的邊界線上。零跑如果不能夠快速增加銷量,讓盈利能力更強,市場占有率更高,那可能就很危險,可能又下去了。
現階段我們還是希望零跑能夠持續在銷量上有增長,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站穩腳跟,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里占有一席之地。
問:零跑市值什么時候能突破1000億?
朱江明:每一個股東都這么想,我覺得就是時間問題。
零跑在資本市場進步已經非常大了,從最低的二十多塊到現在最高65塊,交易額從幾百萬到上千萬,現在多的時候十幾個億,很多基金都開始對零跑開始關注。所以,如果將來業績的不斷的增長零跑在資本市場的機會還是會非常大。
問:零跑的成本造車邏輯上,如何避免去省,而且讓老百姓覺得相對便宜,絕對好?
朱江明:如果不是零跑自己制造的零部件,我們一定選最好的供應商,因為這樣才可能保證競爭優勢。如何控制成本,我覺得更多是解決方案,如何選好的解決方案,如何有創新的思路,你就可以比別人的成本更低。
你如何做集成?比原來要三個零件,你變成了一個,你就可以省,所以要不斷創新,才可能讓成本每一天、每一年都有變化,而不是說去跟供應商議價,因為議價永遠是有限的,行業沒有雷鋒為你服務,所以最終還是靠你自己的能力,靠自己的創新來獲得這種成本的優勢。
問:上半年零跑出海銷量是多少?
朱江明:海外上半年是兩萬多,我覺得下半年機會更大,因為上半年一直處在切換階段,這一次C11發布以后,C系列都完成了年款和中期改款的切換,所以認為下半年非常值得期待。
問:在四年前參加過C11的發布會,當時零跑自研芯片,現在選擇了供應商,背后的思考是什么?
朱江明:現在研發智駕芯片我數了一下有12個廠家,英偉達那肯定是鼻祖,高通是巨頭,剩下還有地平線、黑芝麻,蔚小理,至少不會少于12家。
現在中國需求最旺盛,一千多萬輛新能源汽車將來就是1000萬片。現在至少是7納米,否則肯定拿不出手,投入至少需十億元。競爭很激烈,所以我們覺得不適合。
而且這兩年以后就換代了,從5納米就要變3納米了。我覺得零跑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那個時候確實我們那個時候是真沒有AI芯片,就是Mobileye它是要算法和芯片一起賣的,純芯片不賣的,所以剛好大華自己也有需求,用AI芯片用來做人臉識別。那我們把大華和零跑湊在一起,研發了一顆叫凌芯01芯片,這是這么一個過程。從現在來看,隨著大規模地應用的話,還是要更專業的公司來做這件事情。
問:零跑在下一個階段的戰略和戰術上會有哪些調整?
朱江明:我們第一個階段具備了一些能力。無論是銷量以及我們的技術能力以及盈利能力均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零跑今年全年的盈利信心十足。我們接下來還是要聚焦我們的能力,聚焦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爭取在未來的三年之內有一個大的爆發才有可能真正成為一個車企。
因為年銷百萬輛的車企才能實現穩定盈利,原來傳統的燃油車時代也是一樣。像長城、吉利,他們都是經歷了過百萬輛,真正成為一個知名的車企的過程,零跑也一定需要經歷過程。
今年我們設了50萬+的銷量的目標。首先是第一個要完成今年的目標。后續ABCD系列,我們才出了兩張牌,還有另外兩張牌在陸續地在今年年底和明年要開始發力,在未來的增量方面,我們還是有信心。
前提是要一步一個腳印,我們要像C11一樣每年銷量只能增長,同時也希望C10、C16每一款車都能每年取得增長,而不是說此消彼長,那你總量就不行了。所以我們要打一個成功一個,讓它成為那一個價格的那一個市場的明星,只有這樣才可能不斷成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