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張先生是一名工程師,平時身體健康,工作忙碌。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腦出血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開顱術后,他仍陷入深度昏迷,生命體征不穩定。看著往日生龍活虎的兒子躺在病床上毫無反應,張先生的父母一夜之間愁白了頭?!案杏X天都塌了……”母親含淚說道。
面對危急情況,上海市第三康復醫院重癥醫學科聯合神經外科、康復科組成多學科團隊,制定了周密的治療方案:
通過顱內壓調控穩定生命體征,早期康復介入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每日高頻次評估意識變化。醫護人員密切關注張先生的每一個細微變化,“哪怕他手指動一下,我們都會調整方案,絕不放棄任何細微希望”,團隊表示。
在醫護人員24小時監護和精心護理下,張先生的病情悄然出現轉機。從最初對疼痛刺激的微弱反應,到能夠完成簡單的指令動作,再到最終拔除氣切套管,他的每一次進步都讓醫護人員和家屬感到欣慰。
最令人動容的時刻是
張先生在語言治療師的幫助下,
終于喊出了“爸爸媽媽”。
那一刻,
病房里所有人都紅了眼眶。
“腦出血患者的康復是一場馬拉松,不僅需要醫療技術,更需要患者、家屬和醫護的共同努力?!比滇t院重癥康復科主任婭茹表示,“看到患者重新喊出‘爸爸媽媽’,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感?!?br/>
目前,張先生正在接受進一步的康復訓練,未來有望回歸正常生活。這場生命的奇跡,是醫者仁心與專業技術的完美結合,也是醫患同心、共克難關的最好詮釋。
記者:郁婷藶
編輯:路景斕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