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7月9號早上發布公告,把8家臺灣地區的實體,列入了出口管制管控名單,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臺灣地區的軍工企業。
這一公告中還明確指出,大陸將停止向灣灣地區供應戰略性稀土。
6096噸!這是2024年大陸對臺灣的稀土出口總量,占大陸稀土出口的11%。
一紙禁令直接切斷了灣灣對于稀土資源的供應,臺學者還呼吁直接統一效果最佳!
稀土——臺灣的致命軟肋
據環球網報道稱,大陸商務部7月9日發布了一則公告。
宣布將中山科學研究院、漢翔航空等8家臺灣實體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單,涵蓋戰機研發、潛艇制造、無人機生產等關鍵領域。
從戰斗機的雷達到無人機的電池,從導彈的彈頭到潛艇的引擎,這些高端裝備幾乎都離不開稀土。
漢翔航空,臺灣航空業的龍頭,研發的“經國號”戰斗機就是典型的例子。
每一架戰機的制造重點,那就大量大陸出口的稀土。
而如今這些稀土被切斷,意味著臺灣的軍工企業生產線將面臨停擺的危險。
稀土不僅僅是軍工產業的命脈,它還是整個臺灣高科技產業的核心材料。
臺積電作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巨頭,也依賴于大陸的稀土資源。
這一次的“斷供”不僅僅是軍工產業的危機,更是臺灣整個經濟的致命打擊。
數據顯示,2024年大陸對臺稀土出口高達6096噸,占全年稀土出口總量的11%。
如今大陸一斷供,臺灣軍工稀土依賴度超90%的軟肋徹底暴露。
臺灣學者的呼聲:直接統一臺灣
在大陸這一手段突然實施后,臺灣學者們的聲音開始變得愈加激烈。
一些學者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與其依賴稀土管制,倒不如直接統一臺灣。”
在他們看來,稀土供應的管制雖然讓臺灣面臨暫時性的挑戰,但從根本上來說,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真正的解決之道是通過兩岸統一來結束當前的僵局。
“直接統一臺灣,才是根本之計。”這些學者的言辭充滿決心。
對于臺灣的擴軍,他們認為,如果僅僅通過稀土管制來應對,這種打擊的效果是有限的,而統一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途徑。
臺灣軍工產業的崩潰邊緣
在這一決策的沖擊下,臺灣的軍工企業和科技公司開始緊急應對。
臺積電一度發布聲明稱,他們已經在尋找其他稀土供應來源,但顯然沒有得到合適的“備胎”。
畢竟,臺灣能夠替代大陸稀土的供應渠道非常有限。
為了維持生產,臺積電甚至考慮提高采購成本,延長生產周期,甚至轉向其他資源,但這一切都無法彌補稀土缺口所帶來的生產困境。
臺灣的軍工企業也開始感受到“斷供”的痛楚,臺灣海軍的“海鯤號”潛艇,臺灣空軍的“經國號”戰斗機,無論是哪一項,背后都離不開大陸的稀土供應。
這些企業現在必須面臨的問題是,他們是否能夠在沒有大陸資源的情況下繼續維持軍事裝備的生產。
而這一切的背后,是一個無情的現實:臺灣的軍事產業已經深深依賴大陸的資源。
臺灣當局的“悲情牌”和兩岸氣氛的升溫
臺灣當局顯然不能坐視不理,賴清德等領導人馬上開始調動民間資源,試圖通過“悲情牌”來拉攏民眾。
他們頻頻在社交媒體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臺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需要團結一心抗衡外界的威脅。
“漢光演習”也隨之拉開了帷幕,臺灣軍方大張旗鼓地進行大規模演練,甚至動員民眾參與防空演練。
臺當局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向大陸傳遞出“反抗到底”的信號。
隨著“去紅供應鏈”的口號喊得越來越響亮,臺灣社會的情緒卻愈加復雜。
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尤其是在看到大陸的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后,對于兩岸統一的愿望愈加強烈。
臺灣民眾的轉變
臺灣的年輕一代,尤其是那些生活在信息流通和社交媒體時代的群體,他們對于兩岸關系的看法逐漸發生了變化。
不同于以往,臺灣民眾對于“臺獨”的支持已開始動搖。
社交媒體平臺的普及,使得兩岸信息的流通變得更加順暢。
越來越多的臺灣人開始看到兩岸統一的好處,他們不再盲目相信“臺獨”政客的言論,而是更傾向于支持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
臺灣的年輕人更加關注經濟、生活質量和未來發展。
如果臺灣繼續走“臺獨”道路,可能會導致更大的經濟困境和社會動蕩。
相反和平統一不僅能夠消除兩岸的政治對立,還能為臺灣帶來更多的經濟機遇和穩定的社會環境。
大陸的非軍事“癱瘓戰”布局
大陸對于臺灣的“稀土斷供”只是開始,接下來大陸將會通過一系列“非軍事”手段逐步將臺灣拖入困境。
除了稀土外,還可以通過金融制裁、航線封鎖等手段進一步切斷臺灣與全球經濟的聯系。
這些策略的目標很明確:通過“非軍事”手段,讓臺灣的經濟和社會系統陷入癱瘓狀態,從而迫使臺灣在壓力下做出政治選擇。
大陸的這一系列措施,被專家稱為“非軍事癱瘓戰”。
通過這種手段,大陸無需直接出兵,就能讓臺灣在經濟和政治上產生劇烈反應。
而這些措施的巧妙之處就在于,它們沒有直接使用武力,卻能讓臺灣的社會結構和經濟體系陷入困境,最終實現對臺灣的戰略控制。
最后小編想說
隨著大陸對臺灣實施稀土斷供,臺灣的軍工產業和科技產業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而臺灣的民眾和學者也開始重新審視兩岸關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為,和平統一將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對于臺灣來說,未來不再只是一個政治決策的選擇,而是民眾、經濟和社會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