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物業“擺爛”?
公共收益成了糊涂賬?
老舊電梯總“卡殼”?
日前,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正式出手,發布《關于公開征集物業服務領域問題線索的公告》,劍指四大類物業亂象,全省21地市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同步開通舉報渠道,業主們可通過電話、郵箱、12345熱線等多途徑維權。
此次征集范圍明確涵蓋四大類問題:
一是物業服務履約不到位問題,重點整治:未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內容和標準提供服務;未履行信息公示和報告義務;未履行物業服務企業的移交義務。
二是侵占業主公共收益問題,重點整治:小區公共收益底數不清,管理不規范;擅自利用小區公共部位經營;未公示公共收益收支情況;違規侵占小區公共收益。
三是住宅老舊電梯更新不及時問題,重點整治:住宅電梯故障頻發,運行狀況差,出現問題維修不及時,群眾反映未及時申報更新。
四是其他問題,重點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其他物業服務問題,如物業服務企業擅自改變物業服務用房用途、無正當理由拒不退出物業服務項目等違法違規行為。
為方便群眾舉報,公告公布了全省21個地市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受理渠道。各地住建部門均開通了舉報電話和電子郵箱,政府12345熱線為通用舉報途徑。部分地市還增設了特色渠道,如深圳市民可通過“民意速辦”微信小程序、“i深圳”APP舉報,惠州市民可借助智慧物業平臺反饋問題。
全省21地市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同步開通舉報渠道(通訊員供圖)
公告要求,舉報人需遵守法律法規,如實提供線索,內容應包括但不限于涉及的小區名稱、物業服務企業名稱、問題發生時間、具體情況、相關證據材料等;并請注明真實姓名和聯系方式,以便核實調查。主管部門將對線索及時受理、依法核實,嚴格保護舉報人信息,嚴肅處理違法違規行為。
此次覆蓋全省范圍的物業問題線索征集,并非孤立行動。早在今年5月,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聯合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省委社會工作部、省司法廳召開物業服務多元解紛工作聯席會議,創新構建“黨建引領+行政規范+多元調解+司法保障”綜合治理新模式。
據悉,近兩年來,廣東物業糾紛案件數持續呈下降趨勢,2024年訴前、訴中調處各類物業糾紛7.6萬余件,一審結案4.2萬件,其中1.1萬件在訴中通過調解方式結案,調解結案案件同比增加125%。
廣東建設報記者 趙文霞 通訊員 岳建軒
◎ 編審:劉麗莎
◎ 美編:楊榆潔
◎ 出品:廣東建設報全媒體內容運營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